推動實現舞蹈藝術當代性轉型
——“2024年中國舞蹈家協會環境舞蹈周”在京舉辦
白云給藍天恣意作畫,微風在面龐拂過秋涼,舞蹈為大地書寫詩意……9月15日至20日,由中國舞協、石景山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石景山區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24年中國舞蹈家協會環境舞蹈周”在北京首鋼園區舉辦,沉淀著中國百年鋼鐵文化的“硬核”工業遺跡再次迎來剛柔相濟的“硬核”舞蹈藝術。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永軍以及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斌,北京市石景山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新等出席啟動儀式,并觀看演出。
錯位的桌椅衣柜、散落的幾枝玫瑰和靜默的一對男女,足以舞出生活的瑣屑和情感繁擾,秀池地下廣場上演的《痕跡》,寄托著創作者“廢墟中也能綻放出花朵”的希冀。
而特殊的環境給予創作者表達的加持,誠如作品編導、自由舞者、自由編舞扎西旺加的感嘆:“空曠的秀池地下廣場,給予創作更大的空間。”建于1976年的水渣池原為首鋼2號高爐水渣系統的主要設施。如今,水渣池內覆蓋工業遺存的茵茵綠草展現出的勃勃生機,讓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編導蘇鵬看到了時間與生命的永恒主題。于是,《池》中,編導以嵌在土里的掛鐘、皮箱、桌椅等意象標示著沉淀的歲月,讓舞者圍繞巨大的蹺蹺板盡情舞動,尋找著人生的平衡。
只要心中有詩意,枕頭就是夢想的承托,垃圾袋也可以變成喻指藍天的氫氣球……在六工匯沉淀池廣場中起舞的《行走的云》,將時間變成行走的云,書寫一本時間日記,演繹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高艷津子編導中的生命期待:“生命是變化的,只要你愿意用云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生活本就是藝術。”在舞蹈中攀登,在攀登中舞蹈;有順勢而為,有逆流而上;有勇往直前,有受挫彷徨……就在蘇翊鳴等摘金奪冠的北京冬奧會滑雪大跳臺上,《蝶羽翩翩》的舞者們以颯爽舞姿啟程,尋找屬于自己的蝶變與登頂。在這個將現代舞融入拉丁舞中的恰恰和斗牛等體育舞蹈語匯來凸顯張力的作品中,中央戲劇學院舞蹈系教師顏荷注入了這樣的意涵:“正如作品最后沒有讓所有人都登到頂峰來表達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登頂,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攀登精神,那是每個人都可以蝶變的翅膀。”
此次環境舞蹈周把往年的單日單場展示擴展為一周的系列活動,除以上4部“駐場演出”,還有“創作實踐”“即興舞者”“惠民劇場”“舞蹈快閃”等活動,展現和見證舞蹈在環境中不斷生成與拓展的魅力。
“此次的作品是真正從環境中生發出來的。”羅斌表示,“五大板塊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身體和思維、舞蹈本體和創作意識的綜合考驗,也會讓大眾拓展對環境舞蹈的審美認知,會發現,在環境舞蹈中,‘看不懂的是現代舞’的說法已經過時了,在劇場中往往釋而不明的現代舞回到自然、回到生活中突然不需要解釋了。從2018年至今,中國舞協組織環境舞蹈活動,希望在一步步向前的努力中實現舞蹈藝術的當代性轉型,也希望給各種門類藝術的當代表達以借鑒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