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演是2024年中國文聯“繁花競放”優秀文藝作品展演展示的首場活動,是曲藝工作者落實中國文聯“文化潤疆”協作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吉林掛點要求的具體行動。7月24日至25日,在京舉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曲藝專場、吉林梨樹二人轉專場兩場演出。
“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曲協深入開展“文化潤疆”系列活動,精心組織曲藝名家多次深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采風創作。曲藝家們跨越天山南北,深入感受兵團人、兵團情、兵團魂,用作品記錄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作為“文化潤疆”的采風成果,6個新創原創曲藝節目經過精心打磨排練得以精彩呈現,傾情說唱兵團在履行維穩戍邊、推進“文化潤疆”、促進兵地融合、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繁榮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績。
24日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曲藝專場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演出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管彤、馬躍聯袂主持。演出分為上下兩篇,在上篇“時代的華章”中,由逗笑、逗樂、楊苗、楊婷、楊倩、楊蔓表演的曲藝串燒《兵團贊歌》熱情頌揚一代代兵團人傳承和弘揚的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朱琳、陶鶯蕓、陸錦花的彈詞聯唱《心中那一朵棉花》深情講述兵團在大漠戈壁為完成棉花培育和種植這一光榮使命發生的感人故事。王文水帶來的快板《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竹板鏗鏘,再現可克達拉從荒原草灘到現代化城市的壯麗變遷。女高音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歌曲《不負人民》深摯傳達出黨心民心緊貼在一起的心聲。
在下篇“青春的足跡”中,張旭東、吳丹演繹的曲藝小品《情定地窩子》,將觀眾帶回到了兵團人在屯墾戍邊時住地窩子那艱難又溫情的歲月,笑中帶淚,觸人心弦。陳靚、劉赟、娜菲莎·努爾買買提合作帶來上海說唱《家信》,唱響了一曲上海知青從繁華都市來到大西北,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留在荒原的奉獻贊歌。師亞峰表演的山東快書《追星》講述57年如一日扎根護邊一線的道德模范魏德友,在環境惡劣的薩爾布拉克草原守護邊境安寧的模范事跡,致敬護邊英雄。姜昆、戴志誠二人表演的相聲《樂在其外》詼諧幽默,“笑”果滿滿,現場笑聲掌聲不斷。最后,女高音歌唱家呂薇演唱的歌曲《把心交給你》為本場演出畫上完美句號。專場演出中,穿插嘉賓訪談環節,著名曲藝家劉蘭芳、鞏漢林分享的故事增添了專場演出的厚度與溫度。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載體。近年來,中國曲協精心謀劃中國文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掛點聯系吉林梨樹工作,以文藝展演、采風座談、志愿服務、創作輔導等為當地曲藝事業帶來優質資源和發展機會,并結出豐碩成果。
25日晚舉辦的吉林梨樹二人轉專場演出由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劇院演員李偉主持,展示了黑土地孕育的、有著300年歷史的二人轉經典曲目。現場名角云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同臺獻藝,既有閆淑平、佟長江這樣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也有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得主趙丹丹領銜的新一代吉林“四大名旦”。節目安排上,既有久演不衰的二人轉經典作品《夫妻串門》,以及《西廂聽琴》《水漫藍橋》《回杯記》《西廂觀畫》《蘭橋》《梁祝下山》經典片段聯唱,也有展示二人轉藝術特色的《九腔十八調》,還有歷史題材的單出頭《昭君出塞》,以及《鄉村藝術家》等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拉場戲,更有致敬道德模范的《云嶺紅梅》《守島夫妻哨》等優秀作品。整場演出歷史題材與現實題材輝映,傳統經典與新創原創并美,充分展現了近年來吉林梨樹曲藝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新時代基層曲藝事業發展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