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弘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他指出,要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正確認識網絡文學的責任與使命;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好中華文明的多彩故事;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要堅持創新驅動,促進文學發展,創造文學發展新形態;要大力推動網文出海,為世界文學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他希望廣大網絡作家能夠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創作出更多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霍志靜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已經成為中國網絡文學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創作評論分論壇是每屆大會系列活動之一。她對網絡文學今后的發展提出三點期待:一是筑牢創作根基,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創作更多精品力作;二是完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兼具文學性和網絡性,引導網絡文學的創作和方向;三是推動轉化傳播,探索轉化傳播新渠道,擴大網絡文學作品的海外影響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她希望,廣大網絡作家和網絡文學工作者進一步增強使命意識,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新明
馬新明在致辭中表示,網絡文學是文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具活力的文學生力軍,是對外傳播中華文化、展現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北京市文聯作為聯系網絡作家的重要橋梁紐帶,一直致力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未來將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優勢,統籌首都文學資源,加強與網絡文學平臺的溝通聯系,營造良好網絡文學生態;堅持正確創作導向,探索培育網絡文學IP,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借鑒世界文學語言,尊重傳播規律,辦好“北京文學走出去”等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在主題演講環節,李洱,北京作協理事、網絡文學作家柳下揮,河北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網絡文學作家何常在,圍繞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等內容,進行主題演講。
李洱以《中國元素與當代價值:網絡文學的文化根基》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一種文學越是要追求長久地“繁花盛放”,就越是要使其根基“靜水流深”。中國元素與當代價值等文化根基是網絡文學進一步發展需要深挖的重要資源。在拓寬文化根基、打造更多符合當代價值的中國故事上,網絡文學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寬闊的路可以走。
柳下揮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為題,結合自己豐富的創作經驗,講述如何發揮網絡文學豐富的想象力及生動鮮活的特質,通過這一大眾載體,來展現一部部寓教于樂、打破壁壘的作品。他相信,當下的、現實的、民族的,是最好的有共情的創作題材和方向。
何常在發表了題為《網絡文學的文化根基依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如一座寶藏,為網絡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網絡文學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也是創新者和傳播者。只有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網絡文學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創作出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對話第一場:文化根基與創新表達
在主題演講后,京津冀三地傳統文學作家、網絡文學作家、評論家、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等,圍繞“文化根基與創新表達”和“評價體系與轉化傳播”主題開展兩場對話活動。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石一楓,天津市作協副主席、天津市作協文學院院長張楚,北京作協理事、網絡作家百世經綸,河北省網絡作協副主席、網絡文學評論家桫欏,天津市網絡作家歷史系之狼,河北網絡作協副主席、網絡作家希行,北京作協理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林榮,南開大學教師邵迎,網絡文學評論家安迪斯晨風,閱文集團副總編輯田志國等,從網絡文學的文化根基、創新表達、評價體系、推廣傳播等不同角度,展開深層次對話。兩場對話由北京作協理事、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主持。
網絡文學創作分論壇是第七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主題論壇的活動之一。本屆大會以“網聚創造活力 文譜時代華章”為主題,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經濟技術開發管理委員會主辦,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出版集團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