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3日,由云南省委宣傳部統籌策劃,中國劇協主辦,《劇本》編輯部、云南省劇協承辦的“曹禺獎劇作家云南采風創作活動”走進云南楚雄,來自北京、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四川等地的知名劇作家和云南本地戲劇工作者共70余人走進楚雄采風、觀摩、考察、調研,感受當地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底蘊,尋找創作靈感,力爭創作推出一批反映時代精神、體現中華文化、具有云南元素的精品力作。
活動期間,采風團前往彝人古鎮、楚雄彝繡數字文化產業園·彝繡產品交易中心調研,了解楚雄彝繡的文化起源、針法技藝和產業發展現狀;在雙柏縣法脿鎮李方村,采風團觀看了雙柏非遺舞蹈展演《老虎笙》《大鑼笙》《花鼓舞》等,在姚安縣光祿古鎮觀賞了姚安縣農民戲劇協會專場演出;在楚雄彝族十月太陽歷文化園廣場,采風團參觀了彝族十月太陽歷歷法文化展示館;采風團還前往楚雄市紫溪鎮紫溪彝村,調研了以彝醫、彝藥、彝養為特色的“康旅產業鏈”,并造訪了云上鄉愁書院。
參加采風活動的劇作家紛紛表示,云南戲劇文化底蘊豐厚,在當下,戲劇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文化生活,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文化建設的底層邏輯是“人民性”,人民喜愛的作品和形式、人民熟悉的表達和內容,都是人民文藝存在的厚實根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關注人民群眾喜愛的表達方式,創作能反映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表示,文藝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民族特色,堅持守正創新。民族文化要發展,既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