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
由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聯合出品和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第三季目前剛剛播出完畢,它以12集的體量帶領觀眾重回中華文明的童年時代,以生動寫意的視覺效果、恢弘細膩的敘事風格、青春潮流的傳播方式,迅速“出圈”“出?!?,為國產紀錄片海外影響的持續提升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中國》是國家廣電總局“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的精品項目。2020年以來,國家廣電總局始終關注這部紀錄片的創作傳播情況,并給予資金支持、創作指導、推優展播等,力爭將其打造成創新展現中國歷史,傳承弘揚中華文化,解讀中華文明的精品力作。近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湖南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紀錄片《中國》第三季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第三季從“何以中國”的叩問,到“宅茲中國”的追尋,立體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是增進文化自信自強的使命之作,深刻揭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演進軌跡,探尋中華文明根脈和中華文化源流;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之作,基于巖畫壁畫這一人類藝術、文字最初形態的創作靈感,描繪出近千幅展現中國神話人物、先民形象的畫作,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是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突破之作,在影像風格、講述方式、考古史學上突出“中國味”“世界范”,為世界讀懂中華民族精神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根據美蘭德提供的數據,紀錄片《中國》三季,湖南衛視累計觀眾規模1.86億人次,通過芒果TV等新媒體平臺,全網傳播總量76.6億次。歐洲通訊社、美聯社、德新社等海外媒體報道2000多次,相關稿件以5種語言傳播到54個國家和地區。
中宣部文藝局局長劉漢俊以《在回望歷史中增強文化自信》為題發來了書面發言,點評《中國》第三季是“用一種思接千古、古今貫通、通天達地的深度思考,一種慎終追遠、敬畏文化的虔誠,以及對先民、先賢、先哲的禮敬,是今天應有的歷史觀、文化觀”。他表示,自己完整地看了這部紀錄片,有“愛不釋手”之感?!捌鋽⑹潞甏?、結構嚴正、脈絡清晰,是根系文化傳統的成功探索,是一部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精品力作?!?/p>
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范宗釵以書面發言的形式,對《中國》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中國》一至三季完成了對中華文明獨特發展道路的宏大敘事,鴻篇巨制中展現了主創團隊和制片方湖南廣電對輝煌歷史和奔涌時代的無限熱愛,讓人充滿敬意,值得認真總結、廣泛宣傳和向海外傳播。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周由強認為,《中國》以大歷史觀、大時代觀觀照當代中國,用奇崛的藝術想象讓幾近模糊的遠古中國形象鮮活生動起來,清爽雅致的文本中內涵強大綿密的歷史邏輯、有理有據的情景描述、明白曉暢的敘事語言、疏密有致的故事結構,行云流水般地把遠古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呈現給觀眾。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沙武田認為,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有五重現實意義:它是第一部影像版的中國通史,是新時代的新歷史,是閱讀中國大歷史的一座燈塔;是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佳作優選,是一部有歷史靈魂的作品。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帆表示,三季《中國》既是精心之作也是驚喜之作,讓我們看到文藝創作的更多“可能性”。它在“致廣大而盡精微”中,將視野拓展到整個中華歷史和思想生成;在“源頭活水”中,構建中式審美和中式價值觀中,凸顯“人”在歷史中的核心動力;在“生生之謂易”中,以文藝之美闡釋歷史之源;在不懈創新中,推進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強。
《中國》第三季面向全球開放“二創”版權,極大地激發了視頻博主的創作熱情,并誕生了一大批播放量百萬級、千萬級的“二創”短視頻。《中國》 “二創”剪輯博主張雨彤(網名“小巷里的”)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對于“二創”短視頻大受歡迎的原因,她認為,飽含中式美學又帶有神秘色彩的神話傳說,引起很多人的精神共鳴,這種支持來自大家不斷提高的文化自信?!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道德品格、精神觀念和思想文化,都會根植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受益終身。”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