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時代風尚 共筑人民幸福路
——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走進杭州
12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浙江省文聯、杭州市文聯共同主辦的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走進杭州文藝志愿服務主題活動舉行。本次活動通過座談會、文藝演出、主題講座、調研等多種形式,分享文藝志愿服務經驗和心得,凝聚文藝工作者的初心和共識。
交流探討 以文藝匯共識
12月15日,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冀彥偉率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一行走進“千萬工程”源起地——瓜瀝鎮梅林村,圍繞文藝志愿服務工作作主題講座。
“在新時代做好文藝志愿服務,對于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筑牢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等具有重要意義。”講座中,冀彥偉以《文藝志愿服務的實踐與創新》為題,從“為什么要開展文藝志愿服務”和“怎么去開展文藝志愿活動”兩大維度,對新時期如何鼓勵和引導更多文藝志愿者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作了系統闡述。
12月14日,“引領時代新風尚共筑人民幸福路”——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走進杭州蕭山文藝工作座談會在瓜瀝舉行。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先中,杭州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沈旭微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和牛群、鞠萍、平安、烏蘭圖雅、丁柳元、呼斯楞、降央卓瑪、孫麗英等來自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的8名藝術家,以及翁仁康、繆宏波、張釬等本地文藝志愿者、文藝工作者圍繞如何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在新時代“千萬工程”中展現文藝界的擔當和作為進行交流發言。
活動期間,文藝工作者在建德、蕭山兩地舉辦多場講座,分享文藝志愿工作的經驗與心得體會,孫麗英主講的《中國民族歌劇演唱與人物塑造的若干問題》、丁柳元主講的《時代鏡像下的責任與使命》、平安主講的《我的小小少年——音樂支教之路》、鞠萍主講的《做好文藝志愿者培養時代新人》、烏蘭圖雅主講的《歌唱人民點贊新時代》、降央卓瑪主講的《樹立民族自信,做好民族音樂傳播者》、呼斯楞主講的《為人民放歌弘揚新時代烏蘭牧騎精神》等講座收獲熱烈反響,贏得觀眾的認同與掌聲。
探尋歷史 賡續紅色血脈
12月13日下午,建德市委書記富永偉陪同全體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隊員參觀了千鶴婦女精神紀念館。20世紀50年代,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鎮千鶴村婦女打破傳統舊俗,投身農業生產,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孕育了“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團結協作、艱苦創業”的千鶴婦女精神。文藝志愿者鞠萍在千鶴婦女精神教育基地以《做千鶴婦女精神的傳播者培養時代新人》為題作報告。她表示,作為媒體工作者,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以及少年兒童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良好的輿論氛圍。
文藝演出 共享藝術盛宴
12月14日晚,中國文聯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鋒隊在蕭山梅林村文藝中心舉行演出活動。演出在舞蹈《潮起東方》中拉開帷幕。隨后,女高音歌唱家孫麗英演唱《走進春天》,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演唱《點贊新時代》,青年歌唱家呼斯楞演唱《鴻雁》,丁柳元與宋靜、啟菡、盧少男、劉鵬朗誦《感恩源起》,講述梅林“千萬工程”走過的歷程,青年歌唱家降央卓瑪演唱飽含濃郁情感的《故鄉的歌謠》。來自浙江的文藝工作者表演滑稽小丑《開心一刻》、獨舞《望》、歌舞《放飛夢想動起來》、越劇《梁祝“十八相送”》、魔術《牌魂》、紹劇《金猴獻瑞》、雜技《豐收·草帽空竹》等精彩節目,演出在青年歌手平安與全場觀眾合唱的《我愛你中國》中落下帷幕。
本次演出由文藝工作者與當地居民共同打造,讓梅林村的觀眾在家門口欣賞到豐富精彩的文藝演出,也讓當地居民充分參與其中,通過文藝的形式收獲特殊的成就感。
深入基層 到人民中去
活動期間,文藝工作者們深入基層,了解當地發展建設的最新情況,與當地群眾深入交流,充分踐行“到人民中去”的文藝志愿服務理念。
在梅城古鎮思范坊牌樓下,文藝志愿者們與當地群眾一起,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燈、蝦燈,共同唱響《站在草原望北京》《天路》《大風車》等熟悉的旋律。在千年古鎮樓塔,文藝工作者在傳藝館聆聽國家級非遺樓塔細十番演奏;在橫街觀看當地農民書畫家的書法創作,并參加“遇見樓英”非遺市集。由當地居民帶來的鄉村模特大賽在楊村橋村上演,牛群、孫麗英以各自擅長的方式為其助力。模特大賽為當地“文化鄉集”的活動之一,當地通過集文化生活空間、創業服務平臺、生活服務場所于一體的“文化鄉集”,開展豐富活動,讓居民充分參與其中,享受文藝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
本次“引領時代新風尚共筑人民幸福路”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先鋒隊走進浙江杭州蕭山、建德活動共舉辦14場宣講報告、文藝講座,1場文藝工作座談會,1場惠民演出,2場街邊文藝惠民服務,共服務群眾、學生5300余人,惠及24個鄉鎮(街道),聯動當地文藝志愿者400余人,文藝講座和演出網絡直播觀看人數達83.2萬人次。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為文藝工作者提供觀點交流、思想碰撞的平臺,讓文藝工作者們深入基層,了解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與需求,是文藝工作者“到人民中去”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