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2023年文藝名家宣講走進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寄文化潤疆深情 送藝術創作“真經”
8月24日、25日,“響應時代召喚綻放文藝芳華”中國文聯2023年文藝名家宣講先后在新疆伊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進行了兩場活動。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掛職)、中國舞協副主席黃豆豆,中國音協理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舒楠,中國民協理事、湖南長沙美倫湘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鄔建美分別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經歷,把藝術道路上的規律性經驗娓娓道來,讓觀眾們聽后倍感親切,也備受啟發和鼓舞。
在談到舞蹈是與人民心手相連的藝術時,黃豆豆播放了一段他在2020年年底,應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的號召在網絡上開設公益課程以及后續成果的錄像,學舞的群眾從一個人、三個人、十幾個人到幾百人、一千人……黃豆豆回憶道,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對公開課的要求一是要有濃濃的中國特色,二是要求好看又不能太難,三是讓老百姓學得會又不能受傷。后兩點要求讓黃豆豆頗費思量。他最后決定教大家扭秧歌。“扭秧歌,從延安時期開始就飽含著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歌頌和對黨的擁護”,于是他從全國各地不同的秧歌中提取一些動作編成了一段舞蹈,音樂選用的是中國文聯組織音樂家寫就的《幸福紅》。2021年春節期間,他連續四天以直播的形式開設了秧歌舞的公開課。第一天上課時,他心里還有點打鼓,不知道能不能把大家教會。“沒想到,手機很神奇,能與廣大學員們交流。‘豆豆老師,這個動作沒看明白,能再來一遍嗎?’‘豆豆老師,你能背過去跳,讓我們從后面看看嗎?’”這段秧歌,從網上風靡到全國,并且形成了各地廣場舞知名舞段,這也讓黃豆豆始料未及。他數次下基層與當地群眾一起跳這段秧歌舞,秧歌舞的隊伍越來越大。一次,黃豆豆在云南蒙自的過橋米線小鎮進行志愿服務演出。在路上,他詢問當地主辦方屆時會有多少人和他一起跳秧歌。主辦方告訴他,報名的人太多,舞臺空間太小了,無奈最后只能選取一千人和他一起跳。“他們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掛著紅綢,讓我內心很感動,這是在中國文聯的組織帶動下,開展的與人民共舞的工作。”
“自己身材保持得還不錯全都歸功于音樂‘折磨’了我,讓我從來沒有一個安穩的睡眠”。舒楠在宣講時,這段貌似開玩笑的話,其實并不是玩笑話,而是傳遞著對音樂、對藝術的心心念念、執著追求。他強調,創作要抓住獨特的角度,用音樂家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當你的心和老百姓在一起時,你的歌自然就可以被廣為傳唱。不要千篇一律,從歌名到立意都要獨特。“作為寫歌的人,在動筆之前起碼可以上網搜一下歌名吧,如果相同的歌名都有幾百個了,就沒有必要再寫了。”2019年央視春晚導演組請舒楠寫一首歌,他說:“過去有很多歌頌祖國的歌曲,但是一般用的都是鮮花、草原、綠地、陽光等白天的意象,很少有人歌頌夜晚的中國。夜晚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種體現,中國的夜晚,老年人跳廣場舞、年輕人去吃宵夜,再加上燈光工程,真是越夜越美麗。所以我就寫了一首歌《燈火里的中國》。這首歌在央視春晚9點播出,10點半時已經全網刷屏了。”舒楠說:“它的火爆,就在于角度是獨特的。”來到新疆伊犁,夜晚12點,他看到還有不少年輕人在游玩、泡吧,令他感慨整個城市充滿活力。舒楠還創作了很多主旋律題材的歌曲,他直言,創作這類歌曲也要用情用力。他以他創作的歌曲《不忘初心》為例表示,歌詞寫到了“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這樣的歌曲也可以視作獻給親人愛人父母等的歌曲,讓歌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新疆和平建設時期,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動人故事,讓湖南與千里之外的新疆有了更深層的“羈絆”。本次宣講活動特別邀請了來自湖南的湘繡藝術家鄔建美與可克達拉市的觀眾進行交流。“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說的正是湘繡的魅力。鄔建美從事湘繡45年,從一個鄉村繡女成長為杰出的湘繡傳承人。她的作品四次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被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珍藏。鄔建美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從興趣與熱愛、重大主題創作、傳承與創新、藝術與生活、堅持與堅守等方面與大家作了分享,尤其是她歷時兩年創作湘繡“四羊方尊”的故事,令現場觀眾印象深刻。2007年,一則新聞震撼三湘大地,從湖南寧鄉出土的古青銅器“四羊方尊”闊別湖南48年回湘展出。當鄔建美和眾多參觀者站在“四羊方尊”面前時,其瑰麗的身影讓她激動不已。此時,她突發靈感,認定了青銅器“四羊方尊”就是她苦苦尋找的湘繡題材。此后,鄔建美探索運用8個色相,上百種色階變化的繡線,摻針、混針、散套針、齊針等多種針法,開始把青銅器與湘繡傳統藝術元素結合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了一次湘繡題材跨界融合的新探索。這幅僅90cm×70cm的作品,鄔建美耗時兩年多才完成。現場大屏幕上展示了鄔建美的這一作品,栩栩如生又渾然一體,令觀眾贊嘆不已。
近200位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文藝工作者在24日聆聽了黃豆豆、舒楠的宣講。他們來自伊犁歌舞團、伊寧市文化館、伊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單位。大家表示,身處邊疆地區能直接與藝術名家面對面的交流,非常感謝主辦單位,這場宣講活動既有益于藝術上精進,也給他們帶來從事藝術工作要不斷磨練道德品質、堅定藝術信仰的啟示。兩位來自伊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年輕舞蹈老師黃迪、段江婷看過黃豆豆的很多舞蹈視頻,由衷地喜愛、敬佩他。她們表示,宣講解答了專業上很多具體的問題,特別是如何解決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結合的課題,同時“要在各方面向黃豆豆這樣的藝術家靠攏”。
25日,舒楠、鄔建美向可克達拉市300余位文藝工作者代表及當地觀眾分享了他們的創作經歷。可克達拉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家喻戶曉的歌曲《草原之夜》正是創作于這里。兩位藝術家的宣講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在交流環節,大家踴躍提問。來自可克達拉市的一位中學老師問舒楠:“您在創作音樂遇到瓶頸期的時候,用什么方法再次找到音樂的靈感?”舒楠回答:“就是來這里啊。”舒楠說,創作瓶頸經常遇到,比如有時電影快要上映了,可是邀約的電影音樂還沒寫完,茶飯不思,無法入睡。遇到了瓶頸,一是要放松,二是要多讀書,然后就是要了解和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上發生的大事,關注人民的喜怒哀樂,到各地采風,多看多走,對突破瓶頸會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期間,宣講團向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第四師可克達拉市文藝工作者代表贈送了《〈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學習讀本》。
文藝名家宣講是中國文聯開展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項目,已成為加強行風建設、行業引領的品牌活動,此次新疆宣講,也是文化潤疆工作的一次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