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聯要聞

      “主題性創作:定位·方法·路徑”學術工坊議題綜述

      時間:2023年01月12日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 作者:
      0
        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總結年度主題創作和學術研究成果,推動書法事業繁榮發展,1月10日,中國書協“主題性創作:定位·方法·路徑”學術工坊在北京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學術工坊以主題發言、交流互動、學術評議的方式,對“主題性創作與主題性展覽”“書寫的規范與筆墨的表現”兩大核心話題的九個議題,展開討論。
      主題性創作與主題性展覽
        關于“主題性創作與主題性展覽”核心話題的四個議題, 各位專家著眼于展覽模式和創作機制的改革,從書法在社會文化格局中的意義到當代書法發展思路,再到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從不同角度對“三段式”創作思路和“四個貼合”的主要要求展開了細致深入的討論。
        議題一:“主題性創作”的邊界與方向
        討論過程中,發言人張冰與對談人楊勇對“主題性創作”的概念輪廓與發展方向展開了深入交流。張冰闡述,“主題”是一個宏觀的視角,是可以反映時代與社會、國家與人民,能夠喚起更多時代共鳴,并且具有延伸社會效應的議題?!爸黝}性創作”是一種時代、生活、文本、情感、筆墨相互映發的綜合創作模式,以“三段式”創作思路為核心內容?!爸黝}性展覽”是一個影響面很大的社會文化活動,以“四個貼合”為主要要求。對“主題性創作”內涵特征與文化意義的分析從策展、作者、觀眾、傳播四個維度展開,凸顯了“主題性創作”區別于一般創作思路的根本差異。最后,從“主題”與“專題”的辯證關系切入討論了“主題性展覽”的文化意義與認知誤區。
        楊勇在回應中提煉了“主題性創作”的四個關鍵詞,即鮮明的時代性、書法的社會擔當、人民性、書寫者的“在場”,強調主題性創作與主題性展覽的關注點在于為重大歷史節點和重大事件策劃實施的展覽。凸顯時代風貌的書法創作需要緊扣時代主題,這就需要書寫者走進群眾生活,調研考察,借助文字、筆墨寫好中國故事,這種“沉浸式感受”幫助作者進行社會體驗的感情凝練與升華,讓創作更好地體現“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抒懷”的使命擔當。楊勇特別結合審讀談及了文本的重要性?!皶鴮懳谋尽弊鳛橹黝}性展覽最為核心的內容,是人民群眾理解“主題展”指向的最重要的維度,是人民讀懂展覽的第一步,而“用字”又是人民群眾評判創作態度與水平的第一步。所以,在主題性展覽的前期審讀過程中,對文本與文字問題的審讀和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議題二:“三段式”創作的理論與實踐
        這一部分由于有東發言,祝帥對談。于有東談到,“三段式”書法創作理論是將專業性與人民性、時代性相結合產生的創作模式,打破常規書法展的局限,打開書法文化的受眾面,書寫者走出書齋、貼近人民,從個人情感式創作轉向歷史性敘述,使書法融入人民大眾。從另一方面講,則是激活了書法的記言錄史社會功能,創作過程即“以事成文,以文濡墨”,而文本形式則設置了“白話文”和“古詩文”兩種,這是古今文化與時代的碰撞交融?!叭问健崩碚搹摹笆隆薄暗亍薄叭恕薄熬瘛彼膫€層面入手,以筆墨講述事跡、表達心聲,使文藝沿著更具普及性和全民性的方向發展傳播。打通書法的專業性與人民性,開啟了書法從曲高和寡向道近易從的轉換。
        祝帥分別對三段式的創作過程進行解讀,并結合具體書家創作實例重現“主題性創作”的過程?!敖胧礁惺堋笔亲髡咴趯⑹鰧ο蟮纳疃日{研和體驗中,形成身臨其境的觸動,進而完成文本的寫作;在此基礎上的藝術創作是將體驗轉換為審美,體驗與創作之間建立了一種心理上的轉譯機制,即所謂“體驗式書寫”,這一創作方式與抄寫唐詩宋詞表現的心境不同,觀眾感受與反饋也不同。三段式中的“主題性創作”并非前兩步的遞進,而是作為創作觀念始終存在的引領和指導,創作者需要始終保持對“主題性創作”的高度認知,完成情感、文本、書寫的轉換和內涵的同一。因此,創作者的身份具有多重性質,他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語言的表述者,還是文藝的表現者,整個書法創作的過程則是還原風物人情之上的藝術升華。
        議題三:時代文本與記言錄史
        發言人虞曉勇講到,古代優秀書法作品得以傳世,筆墨的嫻熟、風格的感化、范本的價值以及文辭內容都是重要因素。書法作品是“三段式”理論的最終呈現,而支撐這一表現形式的是書寫內容;群眾能夠與創作者產生共情、與書法作品產生共鳴的基礎也是書寫內容。文本中展示的人的精神層面的表達,比如堅韌不拔的精神、鍥而不舍的信念體現在實際行動中,是群眾獲得感受的出發點。對于創作者來說,文本既包含記錄部分,又包含情感、思想等抽象的非物質的表達。因此,白話文、古詩文是表現文本的手段,不是決定文本價值高下的標準。文本要具備嚴謹的表達,優美的詞句,豐富的內涵,發人深省引人共情的意趣,不管用哪種表現手段,皆可為書法創作增光添彩。
        議題四:“三性”與“四貼合”
        發言人宗成振以“專業性”聯系“人民性”和“時代性”,表明“專業性”包含筆墨的發揮,內容情感的寄托,它能夠體現時代社會的文化屬性,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叭嗣裥浴r代性、專業性”三者同源所出,又回歸同一。這“三種性質”與“征程”書法大展中提出的“四個貼合”是相互印證的,前者是“主題性展覽”“主題性創作”的屬性,后者是方法。“將書法寄情抒懷表達方式與記言錄史時代功能相結合”,強調書法創作的性情表現與鮮明的主題內容相適應。文本的呈現與展廳效應相互生發,將傳統的書法文化、創作藝術賦予時代活力,即“文本呈現方式與時代表達內涵相融合”。完美地呈現時代特征,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需要社會環境、人民生活的參入、融匯和表現,這樣的主題創作更能發揮“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積極作用?!巴瞥鼍妨ψ髋c展覽展陳中國風格相契合”,書家個體的創作與展覽群體的呈現有著統一的指導思想,保持“主題性展覽”在宏觀調配和微觀表達的高度契合。
        發言對談之后,李剛田、叢文俊、劉洪彪、葉培貴、張繼、朱培爾諸位專家針對前述問題展開學術評議。李剛田在評議中認為時下書法創作中惟形式至上、技法至上的思潮與主題性書法創作明顯是不適合的。如何把握創作激情的表現、形式美的營造與書寫內容的可辨識性之間的度,主題性書法創作對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叢文俊認為當代書法大都流于設計制作,或放縱自任,不別文辭內容,不別書體,不別作品的固有功用,而以作品形式和炫技為鵠的,看似花哨豐富,實則很蒼白,成為一種缺少靈魂的俗弊。主題性創作自古有之,舉凡莊重,正規的場合,都會對書體和風格有相應的要求,所以我們應該很好地向傳統學習,用敬、用心去感悟其妙之所以然,嘗試回歸到書法之本源的藝術精神方面。劉洪彪認為書法前賢留下了太多“浸入式感受,體驗式書寫,主題性創作”的經典之作。當今書壇臨古代碑帖、抄古人詩文幾成多數書家的書齋常態,對當世沒有多大意義,對后世也沒有什么價值。中國書協連年籌辦主題性展覽,引導浸入式感受,提倡體驗式書寫,無疑是對當代書家藝文兼備、德藝雙修和當代書法從高原向高峰攀登的戰略性舉措。葉培貴提出“主題性創作展覽”中的一項重要要求——創作者深入生活情境和歷史場域中進行情感體驗、文本撰寫,表象上似乎只是對“文”的具體化探索,但深入地看,情感體驗和文本撰寫并非外在于“書”的事情,相反卻極有可能影響到對筆墨(也就是“藝”)的理解,從而推動“傳統”“創新”關系的再認識。張繼提到當今有的書者包括個別資深書家在面對一些主題性創作,尤其是面對與國家大政方針相關的重要主題性書法創作時,有束手束腳之感。事實上,主題性書法創作會因其主題的歷史性使其在具有較強的藝術價值的同時而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朱培爾認為在所謂的“主題展”,在很長時間停留在其有紀念意義的節點,按照書法家的級別或年齡在展廳中掛上他們提供的作品這樣的初級層面,缺乏對于書法本體發展的思考。近年來,中國書法家協會圍繞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活動與事件,在書法的主題性展覽方面,立足書法本體發展,以策展和創作模式為切入點,以引領當代書法發展為目標。這種新的書法主題性展覽,可以使我們對“主題”有更好、更深刻的體驗,從而引發對書法藝術發展的進一步思考,并促使書法家提升創作語言與風格。
        主席團成員王丹、毛國典、代躍、劉月卯、張建會、張勝偉、顧亞龍、鄢福初、潘善助也圍繞每個議題發表了自己觀點。他們認為,近年在中國書協舉辦的主題性展覽中,克服了“為藝術而藝術”和脫離現實的局限,引導廣大書法家在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作者的人文精神高度,使當代書法創作體現人民性、時代性和專業性的發展方向。主題性書法創作是策展理念的提升,白話文書法創作是時代新風,展覽更接地氣。主題性書法創作是藝術探索也是文化主張,是對傳統書法觀念的發展和延伸,而不是重構或否定。我們站在中華歷史文化傳承和時代發展的高度,堅定文化自信,把牢正確方向,實現書法藝術理想與時代精神的契合。
      書寫的規范與筆墨的表現
        關于“書寫的規范與筆墨的表現”核心話題的五個議題,各位專家展開不同角度的闡述和延展。在發言、對談的基礎上,評議者根據具體問題作對應的論析,整個討論過程是一個提問、溝通、反饋的交互循環機制。
        議題一:關于審讀流程
        霍瑋首先闡明審讀評議的基本原則,即“堅持以合理適度為原則,把握好文與藝的關系;堅持以學術規范為準則,把握好糾錯與寬容的關系;堅持以切實所需為目的,把握好作者當前文化現狀與日后涵養提高的關系”,這是自2019年十二屆國展中至今不斷摸索完善的階段性成果?!爸黝}性展覽”實行“小組討論→專家評議→作者申議”的“一事一議”審讀方式,審讀邏輯和過程更加細致嚴謹。以“征程”大展為例,審讀工作由“撰文指導組”“審讀組”“專家組”共同完成。具體而言,“撰文指導組”與自撰文作者密切配合,作者經過實地考察、資料搜集,將經歷感受轉化成文學創作;撰文指導專家對創作文本的格式規范、言辭文法、語言邏輯、思想內容等給出評價或意見,交由專家組審定,專家組將指導建議反饋撰文指導專家和作者。最終通過的文本交由資深編輯、黨史研究院專家審查。書法創作審讀環節,“審讀組”負責對作品的文本、用字、款識、規范、材料等方面總體考量?!皩徸x組”由四十五位具有書法專業背景的審委組成,在分組審讀中,組長綜合審讀意見,以沒有硬傷而不失藝術表現為原則進行宏觀把控、專業解答和合理調整,再于定期召開的評審會上交由專家組做評議并決定是否通過。需要修改、重寫的作品會再次按流程審讀審查。審讀依據是客觀的,有學術依據的;不是靠經驗、憑感覺。審讀委員從嚴提出問題,專家組從寬綜合評議,包括用字規范、書寫水平、創作文本、書寫篆刻材料,以及作者的擅長和實際發揮的考量,都在審讀的范圍內。
        議題二:文字審讀的尺度
        由董倚橋發言,劉顏濤、劉照劍與之對談,李剛田、叢文俊進行評議。董倚橋談到,文字審讀工作不會阻礙和制約創作者的藝術表現力。從性質上來看,審讀不是簡單地挑錯字,而是根據不同書體、不同語境、不同風格做出一字一議的不同判斷??茖W的審讀不僅要知有錯,還要知無錯。審讀的嚴謹性絕不代表教條主義。董倚橋主要以繁簡字問題、字體問題、異體字的使用問題為例對審讀的尺度與標準進行剖析。比如,繁簡字不能混用是共識,而簡單地以簡化字翻轉成的繁體字并不一定正確,如“皇天后土”的“后”寫成“後”就是硬傷。再如異體字的使用,對于多種異體字寫法,應以經典文獻、學書范本,以及相關類書、字書等多版本相參為依據做出判斷。同時,涉及到不同字體也有不同的判斷。總體來說,審讀不僅是嚴謹的、學術的,且充分考慮到藝術創作的表現力和藝術表現的個體差異性。
        劉顏濤結合自身體會參與對談,充分肯定了審讀過程的嚴謹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以其參與的“偉業”大展和“征程”大展的大篆用字為例,說明了審讀對于書法的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合理把控,贊同董倚橋所說的“審讀不僅是知有錯,還要知無錯”的觀點。劉照劍著重討論了繁簡字混用問題,結合古代文獻,分別舉例說明古代碑帖中可通用與不可互通的繁簡字例。劉照劍認為,審讀中面對作品中的古今字、俗字、訛字、異體字等不同類型的文字使用,考慮到文字在歷史演變過程的復雜性,審讀以不失文字本義并結合文獻和歷史的約定俗成為原則,兼顧書法創作的藝術性,非硬傷者予以包容,充分體現審委會藝文兼顧的工作理念。
        議題三:自撰文的現狀與倡導
        本議題由田熹晶發言,方放、王金泉與之對談,劉洪彪、朱培爾進行評議。田熹晶說,古人書法是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并存的,雖然當代書法實用價值退居次要地位,但是依然不可偏廢。當代書法也要反映時代、反映生活,那么,抄錄古詩文的書法作品是很難達到這個效果的,長期以來重藝輕文的現象必須有所改變。近年來中國書協提倡自撰文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主題性創作中的自撰文的成功實踐成為一個亮點?!爸袊α俊贝笳雇瓿闪藭▌撟髋c時代文本的對接;“偉業”大展完善了一條從文本到筆墨的完整書法創作鏈;“征程”大展從創作到展覽達到了古典意味與時代精神的完美契合。在“人民性、時代性、專業性”的指導下,今后的“主題性展覽”“主題性創作”對自撰文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會進一步促進書家對文化素養的關注和提升。
        對談人方放講述了自己以平日隨筆、文章用于書法創作文本投稿國展的經歷,這些隨手描繪的散文是對景物、環境、現實的真切感受,貼合了“浸入式感受”的“體驗式書寫”。方放認為,一篇優秀自撰文不僅在于文采,還要有哲學美學思想作支撐,有傳統文化的底蘊。文字記錄時代和生活,筆墨體驗情感和生命。王金泉從“征程”大展撰文書寫的過程切入,命題撰文和實地感受的要求對作者來說是一種新奇的創作模式,他將鄉村振興這一體現時代風貌的命題熔煉為格律詩并書后記,在書法創作階段也會考慮到基于內容的風格表現。王金泉強調,詩文撰寫是書家需要努力學習,彌補不足的重要發展方向。
        議題四:白話文的創作與實踐
        對于白話文的相關問題,由韋斯琴發言,謝少承、王亞輝與之對談,李剛田、張繼評議。韋斯琴說,書法既要堅守傳統,也要與時代合拍。目前的書法創作逐漸變為拘泥于傳統的表面形式,而忘記了傳統的內涵;書法的藝術表現大行,而文化屬性卻沒有得到重視。進一步,結合具體案例,韋斯琴談到長篇白話文的書法創作,選用小楷、小行書、草書更加合適,若是篆隸書則不易識讀,閱讀體驗不佳,也會影響整體美感。對談環節,謝少承認為白話文的創作實踐不僅對作者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對于欣賞者也是一種新的體驗。書法創作趨于筆墨的視覺表現,欣賞者也漸漸忽視了文字內容而僅僅關注點畫效果。以白話文為文本所呈現的書法作品,其藝術水準并不亞于長久以來古詩文的書寫,反而更有親切感和時代特征。書法既要尊重傳統,也要展現時代;既要體現藝術性,也要發揮實用性;白話文作為書法創作的載體,是機遇也是挑戰,廣大作者需要反復思考自然表達與實際敘事的和諧統一。王亞輝談到,白話文是中國社會轉型的必然,是中華文明與時俱進的深層需要,而書法作為傳統文化的典型表現手段,同樣面臨著時代進步之下的現代化轉型。面對“主題性展覽”時,白話文有著難以替代的表現因素和傳播力度,然而,白話文的創作也不能局限于樸素的常用語言,而是文本能夠體現人的意志、時代的象征,有著振奮精神、傳遞中國故事的積極作用。他提出了白話文創作的四點要求,即突出思想性和紀實性、投入真實情感、增強敘事能力、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及話語蘊藉性。以文章承載思想,體現敘事,以文字表現信仰、胸襟、情懷,將先烈事跡、時代楷模、先進人物的形象以多樣的敘事手段加以呈現,傳遞感動,傳遞真情。
        議題五:版本的誤區
        由葉康寧發言,劉元堂、程志宏進行對談,叢文俊、葉培貴評議。葉康寧談到,在審讀過程中發現了不少作者對于版本的一些誤區,如對古籍影印本、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所有書籍以及名人點校本的完全信服,并針對不同問題分別提出建議以及可靠版本的推薦。葉康寧說,古籍在傳抄、刊刻的過程中會發生不可避免的訛誤,而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也未必就是正確可靠的,并以于安瀾委托朱季海點校的《畫品叢書》為例,指明名人點校本的失誤。建議詩詞文本來源可以最新整理本為依據,以古代精刻本為參考;書論畫論等的抄錄,可以選擇最新的校勘本為依據,如中華書局出版的劉石校《法書要錄校理》、西泠印社出版的屈篤仕點?!稌份既A》,篆刻也可以參考黃惇新修訂的《中國印論類編》及黃嘗銘《篆刻語錄》。
        對談環節,劉元堂以國家圖書館出版的“中華再造善本”系列叢書為底本推薦,同時強調書家使用古籍資料時,需要掌握一些目錄學、版本學的知識,再對不同版本進行考量和選擇。劉元堂總結,一般來說,以官刻本、初印本為第一選擇,較少的偏向私刻本、后印本;并以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本《周易注疏》和南宋福建坊刻本《周易》對比舉例,發現坊刻本的一些原則性的誤刻。在抄寫時,可以將版本信息錄于款識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版本而產生的如避諱字一類的問題。程志宏結合個人學習經歷談到,對版本認知的漸進過程和書寫文本版本的選擇,體現了書法作者從書寫層面到文化層面上的轉變。
        此次會議基于中國書協近年成功舉辦的三次“主題性展覽”,目的在于改進既有的展覽模式,將“藝文兼備”的指導理念體現于創作和組織實踐,重新激活書法“娛心意而示褒勸”“美教化而移風俗”的抒情功能與社會功能。創作者以“浸入式感受”書寫富有“人民性”的時代文本,以文辭、書法為傳播媒介,同宏觀思路和細節把控的審讀工作互動配合,呈現出生動而嚴肅的書法盛筵,使欣賞者再次回歸于浸入式體驗,構建出體驗、書寫、審讀、反饋、展示、欣賞的整個過程。“主題性創作”是筆墨映現時代的展覽導向,也是中國書協展覽機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對當代書法發展格局的豐富與延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編輯:魏康奇)
      是啊是.jpg
      “主題性創作:定位·方法·路徑”學術工坊議題綜述
      會員服務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gogo少妇无码肉肉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中文字幕性|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免费|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