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協學術工坊——主題性創作:定位·方法·路徑”在京舉辦
用翰墨書寫新時代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
1月10日,“中國書協學術工坊——主題性創作:定位·方法·路徑”舉辦。學術工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永軍,中國書協主席孫曉云,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李昕出席學術工坊并致辭。學術工坊由中國書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鄭曉華主持。
徐永軍指出,中國文聯黨組高度重視重大主題文藝創作,近年來召開多次推進創作的重要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的重要指示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國書協積極響應和認真貫徹中國文聯黨組的號召和部署,連續成功舉辦“中國力量: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書法大展”“征程: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書法大展”等一系列兼具人民性、時代性、專業性的主題書法展覽,推動書家沉潛文化傳統,感受時代脈搏,領悟人民心聲,洞悉生活本質,推出大量精品力作,用翰墨書寫新時代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及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充分展現了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抒懷的實踐成果,也凸顯了書法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在書法界、文藝界取得熱烈反響,也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中國書協在主題性創作的“定位·方法·路徑”等方面進行不懈探索、進取,所取得的經驗、成果值得很好地研討、總結、歸納、推廣,對中國文聯及其他全國文藝家協會的主題性創作實踐活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價值。希望中國書協以推進主題性創作為抓手,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到書法創作的全過程;以推進主題性創作為契機,不斷推出書法精品力作;以推進主題性創作為鏈條,帶動全行業高質量發展。
孫曉云說,中國書協在主題性創作中引導書家群體深入體驗生活、感悟時代,進而凝練文字、創新內容,尋求創作內容和藝術表達之間的完美契合。主題性創作與主題性展覽體現了筆墨反映時代的展覽導向,也是中國書協展覽機制改革的命題中的應有之義。此次學術工坊的舉辦,必將給予新時代書法理想性和方向性上縱深發展的推動之力。
中國書協主席團成員,“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書法大展”“征程: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書法大展”專家委員、參展作者,中國書協第八屆理事會、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國書協各團體會員主席、秘書長、駐會人員,各省書協推薦骨干書法家,中國書協專項課題小組成員等參加了此次學術工坊。通過對“主題性創作的邊界與方向”“三段式創作的理論與實踐”“時代文本與紀言錄史”“‘三性’與‘四貼合’”“關于審讀流程”“文字審讀的尺度”“自撰文的現狀與倡導”“白話文的創作與實踐”“版本的誤區”等主題的討論,學術工坊從宏觀角度總結了近幾年中國書協探索實踐的“主題性創作與實踐性展覽”,從具體問題切入探討了書寫的規范與筆墨的表現。與會人員表示,經過深入探討,對書法創作如何與時代表現接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今后要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用手中之筆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書法繁榮發展,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和文化特征,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