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用好地區多元文化特色和優勢。
五年來,中國文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弘揚中華文化主線,廣泛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及對港澳臺交流,著力實現由量變向質變的轉變。出來訪共計479項5623人次,其中出訪307項3000人次,來訪165項2623人次;線上交流活動7項,舉辦主題展演244項。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背景下,全世界的人們更需要用藝術來驅散陰霾、溫暖心懷、砥礪精神、增強信念。全世界的藝術家們更需要團結在一起,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為全球抗疫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世界各國作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唯有不斷增進交流互鑒,才能匯聚起強大的力量,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注入永恒的動力。”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雁彬在11月8日由中國文聯、中國外文局主辦,今日中國雜志社、中國影協、中國美協、中國攝協、中國書協、中國視協等承辦的2021 “今日中國”藝術周開幕式的致辭中道出中國文聯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起到的價值和作用。
聚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今日中國”藝術周是中國文聯每年在境外舉辦的綜合性展示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交流活動,旨在幫助境外民眾了解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增進中外藝術家之間的友誼。自2004年創辦以來,藝術周已在5大洲21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16屆。2021“今日中國”藝術周包括“青春光影”中國電影優秀短片展、“傳承之路”清代陶瓷紋飾藝術展、中日友好自作詩書交流展、“希望的田野”中國民生紀實攝影展、“天山放歌”中國新疆攝影展、“雪域新篇”中國西藏美術攝影展和“都市風采”中國城市電視宣傳片展映7項活動。藝術周精心打造了云端展廳,海內外觀眾可以登錄云端展廳觀展。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西班牙知華講堂、墨西哥頭版俱樂部、國際藝術理事會與文化機構聯合會等作為支持單位參與了此次藝術周活動。
五年來,中國文聯聚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舉辦了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第7屆、第8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國際劇協70周年慶典暨海口首屆國際戲劇周,第29屆至第33屆金雞國際影展,藝術與和平——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國際巡展,第6屆國際幽默藝術周、中國國際攝影藝術節”等國際多邊交流品牌項目;聚焦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先后在印度、俄羅斯及巴拿馬、墨西哥、古巴拉美三國舉辦“今日中國”藝術周,在多國舉辦“藝術心橋”主題展演、“一帶一路”國際電影交流、“絲路花語——金鐘之星”中國民族音樂巡演、中國-東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攝影季等活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開展互訪交流。
2019年8月25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南山公園東廣場上,來自美國、烏茲別克斯坦、韓國的藝術家為當地群眾奉獻了精心準備的7個節目——這是在第11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期間舉行的首場惠民演出,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的藝術團及多個烏蘭牧騎在呼和浩特市10個地點共進行了11場惠民演出。
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作為當代國際文化交流的藝術平臺,采用中國策劃委員會團隊與國際策展人結合的策展方式,堅持構建富有特色的國際性展示平臺的策劃理念,被譽為“世界最大規模的以繪畫和雕塑為主的國際美術雙年展”。2022第9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與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奧會同年舉辦。第9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主題是“生命之光” ,涵蓋奧運精神與抗疫精神。奧運精神與抗疫精神高度契合,集中體現了人類生命的價值、尊嚴、能量和光輝。
中國美協多年來堅持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美術交流,在鞏固關系、深化友誼、民心相通,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17年開始,“藝術與和平——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先后前往意大利、芬蘭、英國、格魯吉亞等國家巡展,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隨著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國際傳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五年來,中國文聯聚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決戰脫貧攻堅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等重大歷史節點,努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舉辦了“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雪域新篇——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美術攝影展”“盛世牡丹——中國曲藝70年發展成就展”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舞蹈精品演出”“夢想·記憶——中國當代民生紀實攝影展”等主題展演活動,讓國外民眾真切感知當代中國的發展活力;聚焦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萊茵華韻”中國京劇民樂交響音樂會、“中國彩中國夢”景德鎮瓷器繪畫藝術展、中華曲藝海外行、“古語今聲·漢字之美——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展”“中國敦煌文化遺產攝影展”,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伴隨中華曲藝唱響“一帶一路”計劃和中華曲藝海外行工程的實施,中華曲韻漂洋過海,在全球5大洲近20個國家激情唱響。中國曲協著眼于主導世界說唱藝術的話語權,倡導推動在盧森堡成立國際說唱藝術聯盟,為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下出“先手棋”。
2018年6月,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駐丹麥大使館支持,中國攝協和丹麥瓦倫斯拜克市市政府主辦的“夢想·記憶——中國民生40年之變遷”攝影展在丹麥瓦倫斯拜克市議政廳舉行。1979年河北省個體戶裁縫為解放軍免費裁剪縫制衣服;1980年人們購買縫紉機;2010年人們購買鉆石飾品;2017年中國女模特穿著蘇繡、京繡等傳統非遺手工技藝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的服飾……這些鏡頭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長河。瓦倫斯拜克市市長拉斯姆森說:“攝影作品的奇妙之處在于它們能構建起橋梁,達到相互理解,建立友誼,創造合作機會。”
在中國大國外交徐徐展開的平臺上,中國雜技已然發展成為溝通中外的重要藝術橋梁。中國雜技人與時俱進、追求卓越,使得中國雜技煥發出勃勃生機,無論是技術難度、藝術表現力還是現代聲光電的運用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中國雜技作為一門最貼近生活、最具有開放品格的藝術門類,一直是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對促進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乃至世界和平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協主席邊發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