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翼:扎根與探索
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晚6點30,雅莊建筑講座系列之“創意的實踐二:扎根與探索——建筑的挑戰與使命”于中央美術學院7號樓一層紅椅子報告廳舉行。主講嘉賓是臺灣建筑師潘翼。主持人是央美建筑學院院長呂品晶先生。該講座由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主辦、雅莊建筑和中央美術學院TEXTENT學社協辦。
潘翼,生于天津,1963年畢業于臺灣成功大學建筑系,后赴美國萊斯大學建筑系完成專業學士課程,并取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筑及都市設計碩士學位,為中國等多地注冊建筑師。其創立的潘翼聯合建筑師事務所,至今完成500多件建筑作品,連續獲得國際與國內建筑設計大獎與專業雜志的刊載報導。潘翼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建筑師,他不常是人們注目的焦點,他的作品像是靜默的藝術品,氣質內蘊而外揚,當短暫的喧囂消失后,依然觸動人心,化瞬間為長久。
講座正式開始前,潘翼表示今天的重點并不在于向大家展示他的建筑作品,而是同大家溝通一些建筑觀念并交流經驗,以此希望在座的各位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對環境更有影響、更有貢獻的建筑師。首先,潘翼用PPT向我們展示了《少年派》里的一張海上乘風破浪的劇照,以此來說明生活很多時候需要飄蕩、冒險和接受挑戰,并講述了他早年留學美國時遭遇的困境,從這樣的切身經歷告訴大家很多事情要從深入和根本做起。講座主要分為四部分,每部分通過其具有針對性的建筑作品來進行闡述。
從根本做起
在這一部分里,潘翼提到了四個關鍵詞,一是建筑的原則:不僅“文以載道”,建筑也應該“載道”;二是建筑的理念:尊重自然與環境、按正確原則使用專業科技、對使用者存關懷態度、在建筑上將可自由揮灑不偏不倚;三是建筑的任務:應該有誠信敬業的服務、精確可靠的執行以及雋永自然的創新;四是建筑的愿景:即“天、人、物、我”的和諧相融。潘翼表示一個建筑即使設計的再好其實都是自然的破壞者,但是為了盡量達到加分的效果,就要恰當的使用技術,妥善的使用科技,從而達到最好的平衡。
議題之探索
這一部分潘翼講述了很多的實際案例。首先是“天”,也就是環境關懷:臺北日月潭的云品酒店,該酒店跟自然融合,最大程度的掌握和結合風景;雙連社會福利園區禮拜堂,一個老人的安養設施,三度曲線的帳篷形態的教堂設計希望可以讓老人在此找到溫暖彼此安慰。以上是不同的建筑類型。還有臺積電12廠及總部大樓,這個項目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跟業主協商和探討,最終設計成較碎化的體量并且跟環境有著很好的融合。除了這些,潘翼還講述了其它優秀的廠房設計的案例,其中不乏獲得建筑獎項的作品。
其次是“人”,即空間與活動:基督教臺灣信義會臺北真理教堂,該建筑在地面層留出了多一點的公共空間,從而讓周遭的環境因為它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這件作品獲美國紐約州建筑師協會佳作獎,潘翼認為主要是因為它詮釋了一棟有限的建筑物如何讓環境有所改善,他也認為這正是建筑師該著力之處。接下來潘翼還講到了獲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金獎——交通大學機車棚以及具有虛實交錯的視覺外觀的宏亞巧克力博物館。
然后是“物”,即科技運用:針對這一內容,潘翼舉出的案例是臺灣某文化大學的體育館以及以趣味的折面表達“波動、轉換”的新日光能源科技研發及生產總部, 還有“知識之流”對應周遭都市建筑垂直發展的國立公共信息圖書館。
最后是“我”,即文化與歷史:位于上海的群裕設計咨詢辦公室在一個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址老工業園區,潘翼說為了傳承記憶的空間,形成空間與歷史的對話,他們對舊材料進行了嶄新應用,從而使得新舊材料舒服的融合,該建筑榮獲了多項獎項。另外,其中國文化大學城區部增建項目獲得紐約建筑師協會年度建筑設計獎。
實踐之挑戰
在這一部分,除了以上分享的實際案例,潘翼認為作為建筑師也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對于如何經營一個近300人的團隊,他則通過組織討論、培訓等活動來凝聚共識,建立共同價值觀與使命感;并且成果共享,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筑師彼此分享、學習,共同進步。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其建筑事務所獲得國內外獎項的作品多達四五十件。
專業的使命
潘翼認為很多使命需要大家一起去實現。只有累積豐富的資源,才能將經驗傳承,只有傳承,社會才會進步。關鍵原則有四點:其一,專業上努力敬業求進步,保持卓越才容易談堅守原則;其二,不患得患失,不慌張躁進,才能不隨波逐流;其三,保持謙卑的心,知道自己的有限,才能不斷更新且免于得意忘形;其四,有仆人的心志,代管者而非擁有者。另外,“天時、地利、人和”是中國人所強調的,我們也要能夠順勢而為。
潘翼表示最重要的是希望這些有跡可循的心路歷程和努力成果能夠對周遭的環境和人有所幫助,而且內蘊外揚、不卑不亢、敬天愛人的自然流露是其一路追求的建筑心態!
講座的最后,現場聽眾就建筑設計是更注重外形還是內部空間以及怎樣看待抄襲和山寨建筑等問題向潘翼進行請教,潘翼給予了耐心細致的答復。
(編輯:高晴)
· | 世界級建筑大師筆下的精美建筑圖紙 |
· | 期待建筑遺產保護不再“厚古薄今” |
· | 令人驚嘆的入口設計 |
· | 《建筑十書》的意義 |
· | 波蘭皇家瓦津基公園“中國園”主體建筑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