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工作辦公室印發《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作品公示》的通知,公示了本屆“優秀作品獎”入選作品名單。
本屆共評選出105部優秀作品獎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陶三圓的春夏秋冬》《漫長的季節》《中國奇譚》等10部網絡文藝作品入選。這也是“五個一工程”獎首次把網絡文藝作為獨立的藝術門類進行評選表彰,在網絡文藝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次入圍的“五個一工程”評選的10部優秀網絡文藝作品中,包括《陶三圓的春夏秋冬》《濱江警事》(第1部)《我們生活在南京》3部網絡文學作品,《漫長的季節》《我的阿勒泰》2部網絡劇,《特級英雄黃繼光》《浴血無名·奔襲》2部網絡電影,以及系列紀錄片《我們的賽場》、網絡動畫片《中國奇譚》和網絡綜藝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等。
作品題材和形態多樣,注重文化傳承與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間的文化互動,以多元融合、創新引領的姿態,在網絡文藝領域彰顯出強大的文化感染力。
麥蘇執筆的網絡小說《陶三圓的春夏秋冬》,聚焦河南嵩山腳下桃源村的七年巨變,通過三代村民接力脫貧致富的故事,展現“中原第一村”的創業歷程;網絡作家卓牧推出的網絡文學《濱江警事》(第1部),以一名基層水警成長經歷為視角,圍繞一樁樁撲朔迷離的案件,呈現了基層水警打擊江上各類違法犯罪,協助海事、漁政、海關等部門執法救援的故事;網絡作家天瑞說符推出的科幻小說《我們生活在南京》,以活潑、輕松、生活化的情感基調,展現了兩名年輕人共同面對末日天災的求生故事,通過跨越時空的對話,傳遞著人性的溫暖。
網絡劇《漫長的季節》,以懸疑為底色的劇情結構,采用了多線敘事、時空交錯的手法,打破了傳統線性敘事的模式,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和懸疑感,同時也更深入地展現了人物的命運和時代的變遷。
網絡劇《我的阿勒泰》,以新疆阿勒泰地區為背景,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們的生活變遷,讓觀眾深入了解邊疆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傳承并弘揚地域文化,詩化般地表現了很多終極的哲理思考與人生主題。
網絡電影《特級英雄黃繼光》以黃繼光的視角切入,講述了他和戰友們為了守住陣地加入殘酷戰斗,最終“以身軀堵槍眼”壯烈犧牲的故事;同樣為革命歷史題材的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奔襲》,通過抗美援朝中一場“無名”戰役去展現志愿軍偉大而真摯的戰友之情,弘揚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勵我們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的明天。
貴州鄉村賽事系列紀錄片《我們的賽場》,圍繞貴州“村超”“村BA”賽事,聚焦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從小切口反映鄉村振興的大背景,通過真實的故事帶領觀眾探索網絡熱度背后蘊藏的精神力量。
中式奇幻動畫短片《中國奇譚》以青春態、年輕化的審美視角,完成了對傳統文化重要母題的深層解讀,全面展現了中國動畫賡續歷史而不失創新的文學性、思想性和藝術表現力。
音樂文化交流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通過兩岸藝人共同演繹臺灣歌曲,開啟了兩岸的音樂文化交流之旅,喚醒了觀眾的共同音樂記憶,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作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獎,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首次將網絡文藝作品作為主體納入評選范圍,一方面是評選管理機構審時度勢,面對網絡文藝行業愈發成為新時代主流價值傳播的主平臺、主力軍而作的應勢之舉;另一方面,則代表網絡文藝工作者、網絡文藝平臺和制作機構齊心協力,推動精品創作蔚然成風,凈化網絡視聽空間,建立良好網絡視聽生態,讓網絡視聽環境越發清朗。
如今,網絡文藝作為當前生態最豐盈、活力最豐沛的新興業態,已經成為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的主力軍。
10部網絡文藝作品,就是10顆代表著希望的種子,希望更多的網絡文藝工作者以此為引,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網絡文藝作品! (來源: 中國文明網、廣電獨家微信公眾號、 廣電視界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