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媳婦"馬伊琍:做知性賢妻
馬伊琍是娛樂圈少有的愿意把自己私人生活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的女演員,從最早在博客上“長篇大論”生孩子和母乳喂養的經驗體會,到在微博上曬與女兒相處的點滴故事,馬伊琍一如熒屏上賢妻良母的形象,甚至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工作和角色還是不溫不火,慢條斯理,一說到女兒的話題,立刻來了精神,不僅語速加快,面露笑容,還毫不避諱分享自己“生產”心得,以及與女兒、父母、公婆的相處之道。借著電視劇《雙城生活》的熱播,馬伊琍也被不少觀眾冠名熒屏新一代媳婦代言人。但她自己卻希望撇開“婆媳劇”這些字眼,更樂于被烙上“都市白領女性”這樣的標簽,在熒屏上展現新一代女性獨立、自信、樂觀的一面。
對北京很好感
從《奮斗》里個性十足的夏琳,到《婚姻保衛戰》中知性冷靜的李梅,《雙城生活》有點二、有點憨的郝京妮是和馬伊琍本人反差最大的。不僅上海土生土長的她要演繹一個北京胡同大妞,迷迷糊糊、大大咧咧的性格也完全迥異于馬伊琍的嚴謹細致。演郝京妮時,馬伊琍心里有點打鼓,北京女孩說話有這么大嗓門嗎?后來她發現,郝京妮其實只是性格沖,一聽表揚就特高興,忘乎所以的,心里沒底的時候還挺二乎。這個角色給了她很大新鮮感,也讓她評價是自己詮釋過的最接地氣的角色。
馬伊琍為郝京妮設計了很多細節,比如在家里直呼父母的名字“郝建國”、“牛一蓓”,有點沒大沒小的樣子。播出后就有質疑的聲音出現,但馬伊琍解釋,這是在片場她和導演商量后決定的,“我以前在家里也這么稱呼過我爸媽,有時我同學來我們家,還問你怎么直接喊你爸名字。我和家人關系特別親密,我爸也不介意,我和我媽還一起給他起綽號。導演說他女兒有時也這樣,這跟規矩沒關系,的確有這樣的家庭存在。”
如今,馬伊琍把家搬到了北京,女兒今年也進入北京的幼兒園。對于在北京的生活,馬伊琍感到很愜意,甚至比在上海生活讓她感到更輕松自由。“我來北京八年了,特別適應這里的風土人情。很多人不喜歡氣候干,但我反而覺得上海潮濕,北京四季有風。而且北京的街道開闊,不像上海空間狹小。”而最讓馬伊琍感到舒服的,是在上海隨便走在哪條街道都會有人認出她,并且指指點點,“我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戴個墨鏡,沒人認得我,大家都各走各的,我不是一個喜歡被人注視的人,在北京不會有這些煩惱。”
電視劇《雙城生活》里,對北京、上海的文化差異著墨很多。馬伊琍更欣賞北京的隨意勁兒。“在上海去酒吧,你能看見里面的人打扮得都光鮮亮麗,女孩的妝容一個賽一個精致,男的都是西服革履,鞋子锃亮。我第一次去北京的酒吧,發現居然可以大短褲拖鞋就進去了,很驚訝。雖然我自己是上海人,也喜歡打扮得漂亮,但我骨子里喜歡北京這種簡單隨意的感覺,可以完全不用打扮就出門。”
對公婆有心得
在《雙城生活》里,因為“清咖”上海婆婆看不慣馬伊琍“大條”的性格,和她發生了不少爭執。兩家的父母也因為婚禮、工作、帶孩子等各種問題產生激烈的矛盾。兩地融合實際上是兩家人共同面臨的問題。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都是馬伊琍經歷過的,她演起來也特別能找到感覺。“現在南北融合是一種趨勢,每個經歷融合的家庭也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但只要目的是奔著往好好過日子去,就能夠得到解決。”
馬伊琍和老公文章,一個上海人,一個西安人。現在公婆仍然在西安工作,沒有在北京與她們同住。現實生活中,馬伊琍和公婆關系相處很融洽。“我公公婆婆還都在上班,平時都挺忙的,一年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見面大家互相問候嘮家常還來不及,沒機會鬧什么矛盾。”
對于戲中的婆婆楊曼莉,馬伊琍認為其實她代表了很多上海人的心態,“這個婆婆覺得每件事情做之前都要跟你說清楚,比如婚禮多少桌,怎么出錢,都要先講出來。”而這在一些北京人看來,不免太“生意人”的感覺。“這是兩種處事方法的矛盾,當你了解南北文化差異后,覺得婆婆這么做其實也是對的,她們覺得我一定要把壞的情況都說出來,這樣以后不會有矛盾。”
馬伊琍覺得戲里的婆婆讓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我結婚前,我父母也是把我們倆叫來,把各種問題都給我們擺出來。比如,你們兩個從小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同,以后這些都可能成為你們共同生活中的問題,你們是不是想清楚了。”馬伊琍說她爸媽的態度就是覺得你們還是小孩子,很多事都是腦袋一熱,完全沒考慮到,他們有必要先給你們敲個警鐘,以后萬一發生這些情況,怎么辦,讓你們心里一直有這根弦。“好在我們兩家都是非常傳統,雙方父母都是那種‘只要一結婚,必須過一輩子,不能離婚’的思想,所以沒有說不通的地方。其實現在說‘門當戶對’,并不是說家里的財產相當,而是婚姻觀、價值觀相同。”
對母乳喂養最得意
馬伊琍的女兒愛馬今年3歲,母女兩人幾乎天天見面。拍戲的時候,馬伊琍也把愛馬帶在身邊,白天外公外婆照顧她,晚上收工就被媽媽抱回房間。為了和女兒更好相處,馬伊琍現在只接那些拍攝條件相對較好的戲。有了孩子后,馬伊琍和朱媛媛、小陶虹成了閨密,幾個人在一起天天談論的都是孩子,“從孩子出生我們就討論母乳喂養,后來紛紛恨得牙癢癢要把吸奶器從樓上扔下去,現在又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娛樂圈眾多生完孩子后、馬上回歸演藝事業的女星不同,她們幾乎都堅持了近一年的母乳喂養,尤其是馬伊琍,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數千字的待產和母乳喂養心得,詳細得讓人瞠目,也因此被評價為娛樂圈少見的對孩子如此上心的星媽。
“其實大家把娛樂圈的女演員妖魔化了,絕大多數的普通母親都是這樣的。當然也有一些生完孩子馬上打回奶針的,好方便能馬上接戲。”馬伊琍說,她覺得挺不可思議的,有些媽媽生完孩子就交給保姆或是老人,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或者是為了減肥,拒絕母乳喂養。“這是一件特別病態的事。我覺得你做母親的態度也反映了你平時為人處世的態度。我接觸到的演技、人品都很好的女演員,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很上心。”馬伊琍還特別找了一些數據,證明母乳喂養對于恢復身材反而能起到幫助。“我自己也是,根本沒有減過肥,身體自己就瘦了下來。”
馬伊琍說,她覺得分享一些哺乳體會沒必要遮遮掩掩,“我做過媽媽,我知道一個新媽媽曾經對這些事情有多困惑,如果你對孩子親力親為,會特別關注這些事情。”馬伊琍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書,晚上睡覺前都會翻翻。讓她特別后悔的事,就是她母乳喂養只進行了九個月,“當時要去臺灣出差一周,以為就沒法再喂奶,于是就讓醫生幫助給斷了。其實完全可以接著喂,就能喂到一周歲了。”馬伊琍說,她經常和朱媛媛感慨,母乳喂養的孩子身體就是好,不容易生病,兩人很“沾沾自喜”。
對孩子教育更耐心
因為和公婆兩地居住,基本不會為帶孩子和老輩發生矛盾,馬伊琍的父母也都接受她的教育理念。“我自己能帶孩子就決不讓別人帶。”在馬伊琍看來,母親的能量是無窮盡的,她也是做了媽媽以后,才感受到這種能量。“拍攝《婚姻保衛戰》的時候,我有大段大段的臺詞,還經常是和佟大為吵架的,我晚上根本沒時間背,因為和女兒一起睡覺,她一小時就醒一次,我只能白天在片場背,都能熬下來,也沒有讓別人發現我的疲態,所以我覺得,有些媽媽說白天要工作,晚上沒法帶孩子,我覺得怎么可能,如果你想自己帶,一定能擠出時間來。”
女兒愛馬活潑可愛,讓馬伊琍很欣慰,而全家圍著這顆掌上明珠,也讓馬伊琍感到“失落”:“沒孩子之前我是個孩子,有孩子之后就沒人寵你了,現在我女兒一回家,說口渴了,我爸立刻跑去給端水,說餓了,趕緊做她愛吃的,我一看,咦,這不都是我以前的待遇嗎?原來每天早飯,我爸媽都給我準備好我愛吃的餛飩、鍋貼,現在早上只有稀粥,他們的愛全放我女兒身上了。”
有了孩子后,馬伊琍的脾氣變得順溜了,對人對事也更有耐心,“我們會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慢慢調整自己,我有時就想,我以前是不是太莽撞了?太容易急躁。”在孩子的教育上,馬伊琍特別希望她能有一個普通孩子的成長環境,因此她特意把女兒送到了一個國際幼兒園,“那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國人,他們不知道我是一個演員,也都不認識我,我特別囑咐老師,千萬不要給愛馬有任何額外的關注。”這種情況以前在親子班發生過,讓馬伊琍“心有余悸”,“當時上課的時候,一大幫老師都圍在愛馬旁邊,夸她,哄她玩,我覺得特別不好,其他家長看到也會介意,而且她一旦享受這種被關注的生活,以后沒人關注她,心理上接受不了。”
現在女兒不知道爸爸媽媽都是明星,“她以為別人的父母也會出現在電視上”,不過,女兒有時指著電視上的字就會說“婚姻保衛戰”、“雪豹”,“我媽媽有時還奇怪,電視里沒播《婚姻保衛戰》,她怎么知道,原來是播廣告的時候旁邊有一行字幕,‘接下來請收看《婚姻保衛戰》’,每次電視播的時候左下角都會有這幾個字,所以她有形象記憶。所以我發現,孩子學習真不是靠死記硬背,很多技能都是生活中觀察培養的。”
(編輯:歐陽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