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我能為武鄉帶來什么?又能給這片土地留下怎樣的印記?”這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山西武鄉縣原五村第一書記、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常常思考的問題。近日,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里莊村(原名五村)舉辦的第八屆“五村播種節”上,由張國田策劃的“文化振興鄉村·武鄉計劃”項目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首期捐贈200余幅攝影作品。張國田表示,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個鄉村文化與現當代藝術相互交融的平臺,通過熱情邀請藝術家捐贈自己的作品進村入戶,讓藝術因子激活鄉村資源,真正做到藝術走進鄉村、貼近生活。
由于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革命老區,武鄉鄉村文化藝術發展有些滯后。“文化振興鄉村·武鄉計劃”項目的啟動,正是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在村民們的心田,讓藝術的種子潤物無聲地生根、發芽。山西省文聯副主席、山西省攝協副主席涂向東拿出自己拍攝了十幾年的《十二生肖·馬》系列作品捐贈給武鄉。他說:“讓村里的老百姓逐漸理解、吸收、欣賞,以后可以自己去參與創作,這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近年來,武鄉縣里莊村在保留原村原址原貌的基礎上,實現了別具一格的多元化發展。這里不僅有墻外藝術館,展示著現代藝術與文化的獨特魅力;還有“前溝之戀”民宿,為游客提供體驗鄉村生活的溫馨場所;更有百年老房改造的、充滿創意的“一腳泥巴圖書館”,讓人們在鄉村的寧靜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此外,小莊田園綜合體更是將農業、休閑與觀光融為一體,讓這個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攝協副主席、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宋靖捐贈了自己的攝影作品,并感慨地說,這里不管是建筑結構,還是園林設計,都是寫在大地上的藝術,既有當代文化的魅力,又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藝術鄉建點燃了大家的熱情,讓生活有了更高的品質。
據了解,參與“文化振興鄉村·武鄉計劃”項目的藝術家可以向武鄉縣所屬12個鄉鎮對口捐獻藝術品,藝術品由武鄉縣文聯統一接收、登記造冊,并建成“文化振興鄉村·武鄉計劃”作品庫。武鄉縣文聯牽頭負責向捐贈作品的藝術家頒發收藏證書,武鄉縣婦聯牽頭負責篩選接收藝術品,并登記受贈農戶信息。藝術品入戶后,邀請藝術家與農戶建立聯系,力爭從藝術品陳列出發,實現與教育、旅游、文創等行業交融共生,真正讓藝術融入村民生活,吸引村民主動參與,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賽場芳華 李舸攝影并捐贈
十七孔橋 朱秀英攝影并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