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建設必將夯實中國文化建設的基礎
公共文化建設需重視標準化(金臺論道)
像許多游客一樣,如今去外地景區游覽,只要有可能我和家人都盡量去洋品牌的快餐店里吃飯。這一方面是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慮,出門在外吃壞了肚子不免令人游興大減。洋快餐在中國大行其道,長盛不衰,自有其道理。由于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食物品質受廚師主觀因素影響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游客在景區吃到的品種口味與在北京幾乎毫無區別,而且價格還是全國統一的。中式快餐之所以競爭不過洋快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式快餐難以標準化。也許你在這里吃到的是一個味道,但換了一個地方味道也隨之而變,廚師的手藝直接影響了顧客的感受。
洋快餐的標準化值得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借鑒。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公共文化建設自然需要因地制宜,但也正因如此,公共文化建設的標準化就顯得越發重要。由于缺乏標準化,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方面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財力雄厚的地區可以建起一座又一座現代化的圖書館、大劇院,一個社區文化中心就能達到一兩千平方米,各種文體設施應有盡有。而囊中羞澀的地區只能修修補補,在老舊的房子里將就湊合。在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里,我在參觀一個社區文化中心時深感震驚和羨慕。這里不但有大型舞蹈排練廳、羽毛球館、健身房、圖書館,還有專供社區老人洗澡休息的客房,室外在零度以下,而室內溫暖如春。幾位記者同行調侃說:“人家在這里是生活,我們在北京是活著。”北京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堪稱完善,與這里相比尚且有很大差距,其他欠發達地區究竟會差多遠,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地區財力所造成的公共文化的不均衡對群眾是很不公平的。同樣都是中國人,同樣是走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所享受到的服務竟是如此的不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實現公共文化建設的標準化。這不僅有助于縮小地區差異,也事關群眾文化權利的公平。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強調要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標準化是均等化的基礎,沒有標準化,還像現在這樣各自為政,顯然是不可能實現均等化的。
但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標準化建設的錢從哪里出?目前,公共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地方,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有傾斜,按不同比例給予資助,地方提供配套資金。盡管文化部在加強圖書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標準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促使各地達標,但各地財力和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同,所以差異依然明顯。文化部之所以提出建設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以此撬動地方財政投入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但未來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要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這筆錢顯然不能全由地方出,事多而錢少已經是地方財政的普遍狀態。中央財政應該統籌考慮,按照全國統一標準,制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館舍面積、設備設施、服務內容、服務標準、人員配備等具體要求。從目前的現實來看,可以先從中西部地區開始,逐年向東部地區擴展。
我們能在洋快餐店里吃到全國統一價格、統一品種、統一質量的食物,為什么就不能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里享受到全國統一的服務。標準化建設必將夯實中國文化建設的基礎,文化強國的夢想由此才能變成現實。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