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調查傳統節日叢書《中國節日志》首發
時間:2014年01月11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
光明日報北京1月10日電(記者李苑)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光明日報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之《中國節日志》叢書(共200卷)首批10卷發行儀式”,10日下午在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舉行。
2009年,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批準,“中國節日志”項目啟動,計劃用5至7年時間,于2016年完成。該項目是由國家首次發起的全國范圍的節日志調查,旨在對傳統節日的歷史和現狀進行準確、真實、全面地記錄。目前已展開了132個課題組,參與該項目的專家學者總人數達1500余人,涉及調查點共有800余個,專家學者大多由民俗學、人類學、民族學、藝術學等相關學科人員構成,主要來自各地高校及相關的研究機構,其中80余位負責人具有博導資格。
該項目的“節日”主要指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慶典、祭會等,是具有群體性、周期性以及相對穩定的內容和程式的特殊時日。在調查的基礎上,選取我國各民族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含節會和重大祭祀)約150個,以節日立卷編纂,按照統一的學術要求和體例進行調查和書寫,預計整個《中國節日志》內容約6000萬字,出版將達200卷冊。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各民族慶祝節日的精彩圖片展和節日影像、視頻展示,讓人置身于濃郁的民族風情中,每一幅民族特色的節日畫面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
《中國節日志》編委會主任周巍峙、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沈衛星、文化部科技司司長于平以及光明日報出版社社長潘劍凱等,出席了發布會。首發式由光明日報出版社總編輯孫獻濤主持。
(編輯:子木)
· | 傳統節日的國家傳播及其儀式體系 |
· | 傳統節日:如何重建丟失的儀式 |
· | 傳統節日不能成為“空心菜” |
· | 讓傳統節日回歸民間——“傳統節日文化論壇”述要 |
· | 遼寧:開展春節民俗調研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