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國雜技比賽透射發展新要素
“金獎太少了!10個都不夠分! ”在10月28日至11月2日舉行的第九屆全國雜技比賽中,評委們紛紛表示,今年的參賽節目數量比往年翻倍,質量也極高,展現了我國雜技與魔術的極高水準,從中可以一窺雜技近幾年來的新發展。
發展關鍵詞一:故事
“這次比賽中節目的創新點之一是,很多雜技節目都有劇情,講述一個故事,使得驚險的雜技變得溫馨,是技巧和詩意的結合。 ”本屆比賽魔術組評委邊玉寬如此表示。而雜技組評委齊春生也欣喜地指出,從本屆比賽可以看出,雜技節目開始考慮觀眾,而不再只是自得其樂。如獲金獎的重慶雜技藝術團有限公司表演的節目《夢》 ,就將雜技舞流星巧妙地融合到音樂劇中,一個盲女孩想念在天堂里的媽媽,在夢中與天堂里的葵花精靈一起玩耍,并在葵花精靈的幫助下復明。又如江蘇南京海豹幽默藝術有限公司的魔術《進城》 ,魔術師化身初次來到城市的農民工,身份與魔術結合,極為滑稽,贏得滿場歡笑,節目也獲得了比賽銅獎。諸多節目不再僅僅是視覺的盛宴,而是讓觀眾受到情緒和感情的沖擊,傳遞出正能量。
發展關鍵詞二:青春
四川一家雜技學校的退休校長是全國雜技比賽的忠實觀眾,已經須發皆白的他,每屆都會來觀看并拍攝比賽。他告訴記者,相對于以往各屆,本屆比賽中的舞美、道具、服裝等各方面都有飛躍,青春活力十足。不少節目都將年輕人喜歡的項目元素糅合到表演之中。如寧夏演藝集團雜技團有限公司的雜技《?;▔防铮輪T們走起了模特步;濟南市雜技團的《游戲》以玩游戲開場,玩游戲者也從游戲機穿越到了游戲里;河南省濮陽市豪藝實業有限公司的雜技《狂野街頭——蹦床技巧》更是上演街頭火拼的熱鬧場面。洋溢的青春氣息讓雜技愈加煥發光彩,讓人們看到雜技藝術新的希望。
發展關鍵詞三:道具
美,是這次雜技比賽帶給觀眾的另一種震撼,而這種震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道具上的創新。中國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帶來的《協奏·黑白狂想——男子技巧》將鋼琴搬上舞臺。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想過鋼琴上也可以表演雜技。而更為奪目的是龐大的特制音樂臺,一位雜技演員在以高難度單手倒立彈奏出一首美妙的曲子之后,再用頭頂倒立旋轉,鋼鐵架子的音樂臺迅速像花朵一般綻放,一座高塔從中旋出,全場為之震驚。該節目也獲得金獎。
簡潔的道具同樣令人喝彩,如獲金獎的福建省雜技團的《靈魂向遠方——繩技》 ,幾條大大小小的繩子被舞出無數花樣,演員們在繩圈間騰躍,整場利索干凈,令人拍案叫絕。齊春生說,雜技道具其實不需繁瑣,而是越簡單越好,雜技重要的是做減法,讓道具符合節目和舞臺。
發展關鍵詞四:市場
魔術第二場比賽結束后,上百名觀眾涌到舞臺前,爭相與臺上的一個小伙子握手、合影。這位年輕的魔術師雖名不見經傳,可是自他出場表演后,場內尖叫聲就一直未斷。問及匆匆圍上前的兩個女孩:你們是他的粉絲嗎?沒料到女孩急切地反問道:你知道他的名字嗎?快告訴我!原來她們也是第一次見到他。除了電視選秀,這樣的場面還真比較少見。這位名叫楊小磊的魔術師以他的節目《雪韻》獲得了本屆比賽魔術金獎。評委艾尼瓦爾說,觀眾喜歡,說明這個魔術能打動人,魔術師有明星氣質。邊玉寬強調,今年參賽的雜技魔術節目不少都具有極強的市場開發價值, 《雪韻》的觀眾號召力就給它加了不少分。
發展關鍵詞五:底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齊春生與邊玉寬都認為,本屆大賽可以看到節目背后的文化底蘊與雜技團的管理運營。比賽中一些節目本身體現出傳統文化內涵,如獲金獎的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有限公司的《禪·武——頭頂技巧》營造出濃厚的禪學氛圍;黑龍江雜技團的《西廂印象——羅圈變幻》則將經典小說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作為框架納入,雜技也因此更具有分量。雜技節目背后的文化底蘊不僅歸功于編導,更重要的是老師,老師怎樣教學生雜技非常重要。許多評委表示,其實練雜技很吃苦,所得與付出并不一定成正比,難得的是可以看到全國參賽的43個院團都在為雜技事業無怨無悔地努力著,充滿了熱情,雜技未來發展趨勢必將一片大好。(記者 何瑞涓)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