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新十強”出爐
上海交通大學日前發布的《2013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各省區市文化產業競爭明顯增強,東、中部地區仍然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增長區。與去年發布的報告相比,全國31省區市形成“新十強”,依次為: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上海、天津、湖南、福建、遼寧。
《報告》認為,“新十強”的排序表明經濟增長速度與文化產業發展存在著內在的對應性關聯。但是,專家們也指出,要警惕統計口徑“擴張虛化”現象,擠去文化產業統計中的人為泡沫。
在多年CCIDI指數的測評中,有的城市始終處于領先位置,這除了其發展文化產業的自身努力外,也有統計口徑偏寬的原因。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GDP傾向也滲透到文化產業領域,使得各地政府為凸顯當地的文化產業取得比較好看的成果而采用寬泛的“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概念,與國家統計局先后頒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04)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均不一致,從而使其獲得排名靠前的表面特征。這種統計上的“泡沫經濟”投機行為,模糊了文化產業本質的文化內容生產和服務的核心基礎,將會損害文化產業的實質增長。
專家們還指出,文化產業鏈被人為割裂的現狀亟須改變。大致說來,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鏈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研發創作環節、生產制作環節、營銷推廣環節、版權貿易環節。目前,我國文化管理部門主要是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信部及國家旅游局等四個系統,各管一攤,這種不合理的管理格局與長期以來形成的官辦合一體制相結合,造成了文化領域內的部門、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現象嚴重,文化市場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暢,難以形成統一的市場體系。如何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鏈條,將其對經濟發展的升級效應、經濟增長效應、產業的關聯效應、就業效應充分挖掘出來,將是未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