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評析]珍惜古村落蘊藏的文化信息
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出《關于做好2013年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盡快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另悉,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建議名單將于8月底由三部門公布。
盡快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并予以分類保護,是拯救日益消逝的傳統村落的當務之急。官方數據表明,過去10年,中國共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其中有多少具有文化傳承價值的傳統村落,已無從知曉。
傳統村落帶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烙印,凝固著一個地區甚至一個民族的記憶。盡管“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但是置身其中,耳聞獵獵風聲,眼前就會“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只要傳統村落存在,我們回望來路、追溯文化、尋根歷史的目光,才能有所投射、有所皈依。而過去與今天、古典與現代,便會連接成一條一脈相承、綿延不絕的河流。
不僅如此,各種民族文化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剔除的是浮華,留下的是經典,經過這樣厚重文化熏陶的人,內心才能美好而豐沛。這種文化精神上的皈依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它深入血液,是我們靈魂深處的韻律。只有內心懷著文化、肩上擔著歷史的人,才能夠擔當家庭與社會賦予的使命。承載著人文歷史的傳統村落就具有這種價值,它們對培養華夏民族的文化格調、文化品位,發揮了潤物無聲的作用。
從自然規律看,誰也無法阻擋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傳統村落的消逝似乎無法避免。即便某一傳統村落至今保存完好,但從哲學意義上講,“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今天的村落也已經不同于昨天。而在漫長的社會發育中,傳統村落肯定會遭受外力破壞,體貌必然會發生改變。這是城市化、現代化的沖刷所致,亦是現代人急功近利、忽略與拋棄傳統文化的結果。傳統村落紛紛消逝如云煙,會人為造成地方文化傳承的斷裂,導致我們以及子孫后代尋根無著。
馮驥才先生說:“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在,保護古村落已經在國家決策層面形成共識,我們要盡快從各個層面落實對傳統村落的搶救保護工作,提前做好研究、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完善的檔案資料。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編輯:孫菁)
· | 中國網絡電視臺公益廣告藝委會成立 |
· | 馮驥才:民間文化的守護者 |
· | 馮驥才:讓傳統在未來延續 |
· | 馮驥才講座紀事:這些事情讓人知道中國的文化人 |
· | 馮驥才:每一個人都是中國文化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