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節”,還是“六一劫”?
六一節”,還是“六一劫”?
——“反對形式主義”系列報道之一
朱慧卿/CFP
“六一”兒童節,原本是保護兒童權益的節日,卻成為成人意志操控的節日,學校、社會上的各種文藝匯演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
“六一”節剛剛過去,無數孩子曾為了文藝匯演而忙碌。因為有老師要看,有校長要看,有領導要看。一遍又一遍排練,讓原本高興的孩子感覺“太煩、太累,像闖難關”。
“六一”,是誰的“六一”?是誰迎接“六一”?
“六一”就是匯演?
孩子說:媽媽,我累了,我不想去幼兒園
準備“六一”匯演的默默在一個多月的訓練中已經快堅持不住了。
排練、彩排、備場,這是她經常說的詞匯。
默默選擇了逃避。“媽媽,我累了,我不想去幼兒園。”媽媽方菲知道默默是緊張了。老師說,一到彩排,孩子就找不著點位,越跳越膽怯了。
方菲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被選上的。能被選上,站在舞臺中央表演,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鍛煉。但為何要如此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出些錯,又會怎樣?或許,孩子最真實的表現,才是最美的,那些所謂的失誤,不正是童年最有趣的回憶?他們只是一群孩子。
方菲還是請假陪孩子好好玩了一天。只要默默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騎她的自行車,在小山坡上跑來跑去,隨心所欲哼唱兒歌。“開心就好,怕默默因為匯演,會暴躁,焦慮下去,以后可別真的不情愿過‘六一’!”
“小時候過‘六一’,我就是一打‘醬油’的!”方菲自嘲。這樣的經歷從她的學生時代就開始。那時,她沒有舞蹈、唱歌的天賦,就只能搬著小椅子端端正正地坐在臺下,看同學們表演。
一個看客,一個表演,兩種角色,都不開心。
這么多年過去了,匯演的服裝更艷麗了,舞臺更精致了,從校園搬到了劇院,甚至更華麗的場所,但形式怎么就沒變呢?“美好的‘六一’,應該是去游園,去美餐,去踏青,去孩子們想去的地方,過他們想要過的節日。”
是不是“六一”真的等同于一臺節目?匯演就是過“六一”最好的形式?有沒有問過孩子們想如何過“六一”?
過節還是受罪?
媽媽說:兒童節怎么成了“折磨”兒童的日子
“把我們搞得好煩躁,但老師說了,這是為了我們學校的榮譽。”湖南一名小學生因“六一”排練占據太多時間,在網上發出公開信,向當地教育局長訴說自己的“煩惱”,一時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看過國外小朋友的表演,很隨意,很自由,讓人看著也很舒心,那才是孩子天性和純真的流露……”
“本末倒置,榮譽至上。原本讓人期盼的兒童節,保護兒童權益的節日,卻成為成人意志操控的節日,各種比較,各種炫耀。孩子是過節還是受罪?這到底是‘六一節’還是‘六一劫’?”
更有不少媽媽提出了反對之聲——
“慶幸磊磊在這時候病了。院里參加演出的孩子剛從排練廳回來,晚上10點多。下午不睡覺,連軸轉,連大人都受不了,何況孩子。‘六一’到底是誰的節日?是快樂的‘六一’,還是苦難的‘六一’?你們與孩子共度‘六一’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的付出是如此艱辛?”
“我是一個媽媽,很有同感。為了‘六一’,樓下學校每天上午、下午各在操場排練一小時,站在大太陽底下練隊形,真不明白兒童節怎么成了‘折磨’兒童的日子。”
“六一”該怎么過?
專家說:兒童節的活動要充分體現兒童的自主性
在今天,也許很少有人了解設立兒童節的初衷。兒童節,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設立的節日。
在兒童們自己的節日里,他們該怎樣度過?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表示,在節日到來之際,學校希望通過大型活動來展現節日的風采,同時也展現同學們各種各樣的才藝,在這個過程中也體現同學們的一種參與意識、集體榮譽感,初衷是好的。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節日,這個節日里有很多內涵,每個國家、不同的民族對待“六一”兒童節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慶祝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這個活動的關鍵是,怎樣把學校舉行的這些活動或者某些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真正跟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和趣味結合起來。
除了組織活動,在兒童節里應該讓孩子們獲得什么樣的體驗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兒童節的活動要充分體現兒童的自主性。
在他的微博中,特意將這樣一條微博置頂:河南省安陽市第一實驗小學三年級的6個孩子頗有創意,他們自愿組成小隊,選出隊長、會計、保安、攝影師、財政部長、活動部長,乘公交車去公園游玩、午飯后又去看電影。他們只同意一位家長跟隨,但要求家長不得阻礙他們的活動。
在孫云曉看來,給孩子們買再高級的文具,再好的衣服,再貴的消費品都不如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天性和創新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學生本位應該成為學校、家長組織活動的根本目的。而從政府層面來說,為兒童提供更多的福利,讓留守兒童可以跟父母團聚,讓孩子們多親近大自然,將科技館、電影院等等免費向孩子們開放,開闊他們的視野則是政府部門應該做出的。
“在國外,他們會將一些營地免費向孩子們開放,一些機構和組織只要是為孩子們辦活動,都可以免費使用這些營地。我想,如果孩子的‘六一’兒童節是在郊區的帳篷里度過的話,他的節日記憶會更深刻。”孫云曉說。(本報記者 靳曉燕 本報通訊員 劉曉景)
相關新聞
寓教于樂學知識
本報北京6月2日電(記者靳曉燕)6月1日,中國兒童中心成為一個開放的大舞臺,豐富多彩的“六一”游園活動吸引著孩子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等來到中國兒童中心,參加“歡樂童心放飛夢想”“六一”游園活動,與孩子們共度節日。
跳蚤市場的理財小能手,變廢為寶的小小“魔術師”,四處尋找新聞點的小記者……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到了知識,還感受到了快樂。“模擬著火煙霧區域逃生體驗”將消防局的器械搬到現場,捂住口鼻的家長和小朋友們正彎著腰從帳篷里面魚貫而出,切身感受火災到來時的感覺;“玩轉自行車”中,小朋友在設置了“斑馬線”“紅綠燈”的“繁忙道路上”,緊張地比拼自行車技藝……
此次來參加游園活動的不僅有北京本地兒童,還有數十名來自少數民族地區、雅安地震災區的孩子,以及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子女。
(編輯:孫菁)
· | [圖片新聞]數學博物館 |
· | 他們用藝術開啟山鄉孩子的心靈 |
· | 看“懶爸”如何成就好孩子《好爸爸的懶哲學》 |
· | 浙昆"代字輩"傳承人招生:會唱兒歌的孩子真是少 |
· | [圖片新聞]為孩子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