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也成了演員
評委是什么,這似乎不必解釋,面對考生或選手,評選委員或評審委員本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操守形成意見,或打分或評論,以決定取舍去留。然而,這樣的評委模式起碼在熒屏中已成歷史,如今的評委正在成為舞臺上的一個角色、成為演員之一。正是他們與考生、選手的共同表演,組成了一場又一場秀,才提升了娛樂節(jié)目的收視率。或者說,策劃這種娛樂節(jié)目的初衷,原本就不是真的讓考生和選手唱主角,而是沖著這些明星大腕評委來的。
今天的評委如果還在那里不言不語地嚴肅打分,或是正經(jīng)八百地告訴選手應該如何如何,恐怕節(jié)目的收視率就會很危險了。評委必須具有表演的天賦,而且還是喜劇或鬧劇的高手。因為他們在評委席上的表現(xiàn)不再是評判,更多的是表演,與選手在舞臺上同時扮演各自的角色,只不過有時是正反,有時是主配而已。做主角時,觀眾或許已經(jīng)淡忘了選手的存在,而當選手的表演過于無滋無味時,也必須依靠評委的口水戰(zhàn)出場相配合,借以增加節(jié)目的刺激感。
有些評委假若還自不量力,敢于站立起來高歌一曲,現(xiàn)場示范怎樣才能唱出韻味、達到水準,那很可能就會招致一片聲討,說你唱得還不如選手,有什么資格跑出來教導別人;有些評委如若學養(yǎng)不足、知識儲備不夠,結果言多必失,以致不幸成了網(wǎng)絡的談資、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料。當然,這樣的評委也可能因此扮演了一個負面角色,以出乖露丑的方式促進了節(jié)目收視率的攀升。
毒舌、叫板、擂人、手舞足蹈,再加俯仰狂笑,是當今最具人氣的評委基本功。溫文爾雅、舉止得體,在如今的評委席上是否還能作為一種受歡迎的修養(yǎng),已經(jīng)值得懷疑,粗放型、進攻型、搞笑型、精靈古怪型、唇槍舌劍型,正日益博得眼球。
評委與選手同在舞臺,憑什么不能成為演員?此話當然也不無道理,但評委早已不愿甘當綠葉,而是想喧賓奪主。大紅大紫,正在成為很多評委的主要目標。他們不妨大段大段地宣講、大把大把地抒懷,因為講堂和訪談是眼下電視的當紅節(jié)目,在里面當慣了男女一號,換到選秀里一時又怎么能改得過來。
互動是現(xiàn)在評選的拿手好戲,不但評委與選手互動,觀眾與評委也不妨互動。無論與誰互動,一定要有看點,看點實際也是賣點。講賣點自然就要喜怒形于色,叫對方尷尬,令對方下不來臺,讓對方目瞪口呆,這樣才有看點、才是亮點。
在一個娛樂的舞臺,評選實際已成次要的次要,娛樂的過程才是主要的主要,秀場上怎能容得下閑人?于是,個個都成了演員,評委也不例外。照目前的情形看,評委不但已經(jīng)粉墨登場,而且有可能還要成為主演,因此,評選不妨改叫選“評”,觀眾更多的是在看評委,評評委,熒屏前評,網(wǎng)絡上評。每個評委身邊還聚集了一批粉絲,形成了龐大的圍觀群,與選手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
評委也成了演員,評選還是評選嗎?比賽還叫比賽嗎?選的是誰?參賽的又是誰?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