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攝影>攝影評論

      如果花開-----[晉永權]

      時間:2011年11月30日 來源: 作者:
          9月下旬,杭州西子湖畔“TOP20—2011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評選及研討會嚴謹熱烈。窗外,一簾煙雨桂花初綻,評委中有人聲言已經提前醉了。當然,那分醉意,也很可能是來自剛剛暢飲的陳年紹興老酒與忙不迭享用的肥美陽澄湖大閘蟹。
          這是一次備受關注的影事活動,甚至被主辦方中國攝影家協會、浙江省文聯稱作“本年度最重要的攝影評選”。新星煌煌,洛丹、儲楚、塔可、嚴懌波、范順贊、張巍、王久良、魏壁、游莉等631位,近年來在攝影語言方面進行探索的年輕攝影師幾乎悉數參與其間。坊間有人戲稱:杭州論劍,排定座次,意味著“杰出青年”登場,江湖重新排位。當然,評比,賽的不只是參與者,更考驗9位評委與先前的31位推薦委員會成員;如果最終推出的新銳難孚眾望,他們的作品代表不了未來攝影的一個方向,一種可能,僅僅如先前的諸多風潮一樣,又是曇花一現;如果十年后這些新進們不能在中國攝影界占有一席之地,成為有貢獻的攝影領軍人物,那這場評比就失敗了。或許諸位評委大人及推薦人再也難以在江湖上放浪行走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輕一代的攝影作品中,攝影言說方式及價值選擇都出現了明顯的轉向。幾年前,那些熱烈爭辯的話題,理所當然的價值觀,顯而易見的類型邊界,包括代際分野等,都變得愈加模糊了。你的問題,已經不是我的問題;或者說,在我的價值體系中,你的那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這種現象多少讓端坐釣魚臺的“老銳”們憤憤難平,甚至心生恐慌,其間誠實者坦陳“看不懂”,罵娘、斥之狗屁者也不乏其人,當然更多人選擇沉默以對。由來聽得新人笑,有誰知道舊人哭。說“老銳”們對此現象不關注,那不是真的。有人憤然呼喊:紀實怎么就不新銳了?可為一證焉!
          個性化的言說方式,對攝影本體的回歸與思索,含混,陳雜,多元,難言,幾乎成為這些作品的總體特征。紀實,還是觀念;宣傳,還是新聞;真實,還是虛假;擺布,還是抓拍;彩色,還是黑白;關懷,還是傷害;歷史,還是現實;復古,還是創新;借鑒,還是抄襲……這些昨天還爭論不休的問題,突然之間不但變得界限不明,曖昧起來,曾幾何時還誓不兩立的對手之間居然呈現出了惺惺相惜,互致敬意,乃至互擁取暖的情形。總之,攝影的氣質變了,變得不再活蹦亂跳,涇渭分明,而是更加沉郁、陳雜與遼闊。新人大都受過學院派的熏陶,潛心鉆研過諸多國內外史上攝影流派,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粗拉拉形象不見了,他們多了些文人氣,更加內省,更加自尊,更富思索,也更具有突破力,一些人的作品一如文人畫,少了職業氣。
          判斷這種轉向,有一個基本標準,那就是,作品是否能夠傳達、反映這一年代的文化道德狀況,及其使用與之相應的獨特的攝影語言。例如,1949年以后,新的攝影話語的形成并不是在那一年的10月間突然轉向并完成的,來自紅色根據地與國統區的攝影人,帶著不同的理念及態度,經過1956-1959年的交集、碰撞、洗牌過后,適應新生政權的新訴求,產生新的話語,這套新話語洋溢著激情、完滿、高大的情緒特征,當然,為了達到這種要求,采用諸多宣傳、美化的手段來獲取。集體主義至上的環境中,個人化的表達當然不會有空間。在包括蘇聯、東歐在內的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由于意識形態相同,影像風格也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
          對這類影像的反叛,主要力量來自1980年代以后興起的紀實攝影。開放以后,社會控制松動,個人表述相對自由,諸多社會問題開始凸現。西風東漸,受西方攝影理念,主要是傳統紀實的影響,鮮明的社會批判精神,民主的手段,道德至高點的站立及個人化的表述風格,這些很快被得風氣之先的年輕攝影人掌握,他們開始使用這種源自西方社會的攝影語言觀照中國問題。上述特征與大多中國攝影人所遵從的道德情感、規范融合,在本土傳播環境中,逐漸形成了頗具中國特色紀實攝影的糅雜風格——樸素、草根與一廂情愿的父愛特征,并帶有不可救藥的浪漫情感與想象基調。
          但與此同時,紀實攝影被業界唱贊的這種主觀化視角,與道德方面的提示與訓誡狀況,一直遭遇著多重質疑,其間的自覺者也深感面臨表述危機。冷靜下來觀察,絕大部分以“紀實”為目標的作品,實則與寓言與相近。法國著名哲學家、后現代思潮理論家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在談及“科學”與“敘事”的關系時,曾經感嘆說:“用科學自身的標準來衡量,大部分敘事其實只是寓言。”事實上,僅以1980年代在西方勃興的后現代人類學觀點來檢視攝影史上那些所謂的“紀實攝影經典作品”,包括國人眾多非經典紀實攝影作品,同樣可以得出一個令人難以釋懷的尷尬結論:其間的大部分只具有寓言般的特征,除訓誡及寄托之外,還有什么呢?
          很顯然,這樣的“紀實”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年輕一代的革命姿態適逢其時。老一代攝影人——其實許多人真的還沒有老去,他們甚至正值壯年,或者同為青年——長期投入關注一個主題,并最終與自己的人生經驗、生命歷程相勾連的情形,在這里不見了。甚至沒有預兆,只是在不斷變換的精英,包括不遺余力地托舉新人的老伯樂,及大眾趣味面前,他們迅速地不合時宜了。對于拍照片這件事,“不合時宜”真的是一件說不清楚的事兒,沒有理由,甚至沒有預感,俯仰之間皆陳跡,原先的擁躉者倏忽之間就已見異思遷。這是目前我們攝影文化種種情狀之一種,也是觀照攝影——這一流行文化現象讓人迷茫與困惑之處。那些滿懷激情,遠赴萬水千山,胸懷理想,放眼天下的攝影人,在新一代年輕人中間再也難以尋覓。攝影成了地地道道的個人行為,從拍攝場地到傳播現場,攝影師的形象也大為改變,他們似乎成了孤獨的修行者,當與外人遭遇時,會被當作一個靦腆而又羞澀的過客,匆匆路過。臺上光鮮、熱鬧的生活似乎永遠是長輩們的事情。自己既無心上臺,也無心觀看。
          10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分析過美國新紀實攝影與傳統紀實攝影的關系,題目叫做《新紀實攝影:曖昧的嘆息聲》。文中有這么一段話,描寫的是“新人”與“舊人”的差異:“不再滿懷憂憤地參與其間,不再刻意地與拍攝對象打成一片,不再肩負崇高的使命,不再占有道德上的優越感,不再說教與強行散布自己的觀點。旁觀,有距離地旁觀,以復雜的心態冷眼旁觀莫測的人性,欲進還退,欲語還休,丟下一聲嘆息,轉身離去。”
          沒想到那些新人決絕而去的情形,幾年后在中國大陸風生水起,漸至成為潮流。
          當然,放開我們的視界,這種轉向是否已經完成,還有待觀察。一些人的作品中雖不乏傳統文化元素,但這是否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自覺,抑或僅僅是一種“策略”呢?是中華文化力量的強勁再現,還是商業社會心理主導下的精明挪用呢?更為讓人警惕的是,一些人的作品日韓風格明顯,這與前些年,一些人刻意模仿歐美紀實風格攝影作品相似,這種模仿、跟風,是否真的會帶來中國本土攝影文化的繁榮呢?還是熱鬧過后,又是一地雞毛?從熱鬧一時的觀念攝影人對傳統的離經叛道,到今天的新銳們與傳統的和解,這股風,朝那個方向吹呢?
      另外,同質化傾向嚴重,這頗讓人憂心。作品敘事風格雷同,甚至題材雷同,場景相似的情形,也頗為值得注意。年輕一代攝影人的學養、眼界與定力,包括底氣等,將最終決定著一個攝影人能夠走多遠。
          如果花開我會感激,如果分手我會忘記。十一假期某日黃昏,出門閑走,路過北京西城區一僻靜胡同,看見斑駁的墻面上,歪歪扭扭地寫著這段話。周遭荒草叢生,雜物頹靡。那時,我無端地念起一周前西子湖畔身為評委時曾經努力面對的、那些屏幕上的新銳們來了。
      (編輯:system)
      會員服務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51日韩视频|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 久久久久无码中|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