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而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首先必須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山東省無棣縣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歷史文化悠久,文化資源底蘊深厚。借助這一獨特的文化地域優勢,無棣縣化文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以大文化引領經濟社會跨越式大發展。
化腐朽為神奇,文化創意產業風生水起。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文化強省”、“文化強縣”戰略的強勢推進,無棣縣的文化創意產業風生水起。無棣縣境內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新老貝殼堤并存的古貝殼堤,為世界僅存的三大古貝殼堤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實現貝殼“化貝為玉”的升級后,2009年,將陶瓷文化與繪畫藝術完美結合的“中國海瓷藝術”成功問世。去年,海瓷藝術品還作為國禮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如今,在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的“進行曲”中,無棣縣一批實力強、前景好、品牌響的文化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無棣海瓷成為外交部選定的國賓禮品,催生出獨具“黃藍”兩區特色的中國海瓷藝術創意產業園,被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十二五”全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全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傳承我國傳統剪紙工藝而誕生的山東榮德堂文化創意產業園,其剪紙藝術產品銷往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為上海世博會獨家創作剪紙藝術品10000套,2011年為世界華人運動會設計創作剪紙藝術品3200套,現已名揚海內外。
打造八大品牌,著力提升文化產業活力。文化產業是代表全球未來發展趨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也只有創出自己的品牌才有更強的生命力。近年來,無棣縣抓住“打造無棣知名文化品牌,促進無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打造“山海古邑·儒風無棣”這兩大主題,搶抓“黃藍”兩區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品牌戰略帶動文化產業向縱深發展。按照文化產業“項目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規模化布局”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起與儒風無棣相配套的中國海瓷藝術文化、吳氏家族文化、無棣古城歷史文化、黃河文化、中國棗鄉高效生態文化、碣石名山與貝殼古堤自然景觀文化、渤海灣黃河三角洲濱海文化、中國魯北循環經濟與現代企業文化等“無棣八大知名文化品牌”,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讓文化產業成為助推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嶄新品牌,逐步推進向全省社會文化先進縣前進的步伐。
延伸產業鏈條,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文化助經濟提速,經濟為文化服務”。近年來,無棣縣始終堅持“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的發展思路,立足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謀劃文化發展大思路、打造文化創意大品牌、構筑文化服務大體系,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戰略支點,著力延伸文化產業鏈條,讓各類文化要素“活”起來,走出去,實現了文化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運行。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中,無棣縣始終把發展文化產業與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相結合,堅持城鄉文化統籌發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構筑起了“縣有一中心、鎮(街道)有一站、村有一院一書屋”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服務,讓更多百姓享受“優質文化就在家門口”的公共福利,基本實現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去年,投資1.6萬元、總建筑面積23000多平方米的無棣縣文化中心已建成使用,免費開放了吳式芬故居、大覺寺等3處文化旅游場所。還常年開展送戲曲、送電影、送晚會、送展覽、送圖書“五送”下鄉活動,城市劇團入村,農村小戲進城,城鄉文化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交流,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為山東省無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