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道路堅定 “中國夢”圓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夢”再度成為熱詞。
何為“中國夢”?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現(xiàn)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了正確的道路,才能充滿信心,一往無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發(fā)展中國、穩(wěn)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繪制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路線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將走得更加堅定。
自信的“中國夢”:中國道路更堅定
2月28日,2013年春運仍在進行中。在鐵路線上奮戰(zhàn)了近30年的老職工楊平在宜昌鐵路段忙著檢修機車。
上世紀80年代初,他進入湖北襄陽襄北車輛段。“當時,全是綠皮車,時速只有40多公里。”楊平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終于有了空調車,以內燃機車為動力,時速提高到60多公里。2012年7月1日漢宜高鐵開通,換成了新型電力動車,時速飛升到200公里。”楊平說。
2月28日上午九點半,京滬高鐵G31次迎來第一億名旅客。
短短10年,我國鐵路營業(yè)里程從7萬公里增加到10萬公里;高速公路由2.51萬公里增加到8.5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272萬公里,97.17%的鄉(xiāng)鎮(zhèn)通了瀝青水泥路……
速度改變交通,速度改變中國。
僅僅10年,我國人均GDP從2002年的1135美元提升到了2012年的6100美元。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的中國帶給她的百姓更多福祉。
探究成功的原因,國內外說法不一。“發(fā)展之路該怎么走,只能從本國國情出發(fā),不能照搬別人。中國只堅持一條,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是中國人的道路自信。”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說。
清醒的“中國夢”:強國富民更務實
家住湖北恩施市的梁瓊,收集了幾乎從1975年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的所有工資條。
1975年10月,24歲的梁瓊進了恩施地區(qū)農校當工人,第一個月的工資是33.5元。1976年,她參加了工轉干考試,調至學校食堂當會計。“1976年月工資39.5元,1981年我參加了武漢市工業(yè)會計學校函授班,拿到中專文憑,月工資已漲到61元,1985年,我參加了武漢大學函授班,1988年拿到大專文憑,這時月工資已漲到247元,2000年的時候,月工資已達到997元。2006年退休,月工資是1798元。”梁瓊一邊翻著工資條一邊說,“這幾年真是漲了不少,看看上個月的工資條,已經漲到了2932元。”
小小的工資條,折射出百姓生活的重大變化。
過去10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成為新中國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2012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2002年增長219%;2012年農村人均純收入7017元,比2002年增長220%。
盡管收入在不斷上漲,梁瓊也有困惑:“還是不太敢花錢,以后老了還有很多地方花錢,另外,孩子買房我們也得支持,這些難題都得考慮到。”
快速發(fā)展的中國也面臨著類似的困惑——
基尼系數仍在高位徘徊,從2003年到2012年,全國居民基尼系數仍停留在0.47到0.49之間,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貧富差距的現(xiàn)實讓人擔憂。房價依然牽動著百姓的心,1月份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仍有53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出現(xiàn)環(huán)比上漲……
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轉型中發(fā)展不平衡、不可持續(xù)問題凸顯——這使得跳出“貧困陷阱”的中國,在今天面臨一個新挑戰(zhàn)——“中等收入陷阱”。
全國政協(xié)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將伴隨著“矛盾凸顯因素”:一是人力資本制約;二是資源環(huán)境制約;三是分配關系、財產關系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的矛盾壓力。
“這就需要抓住契機,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克服既得利益阻礙,在高水準‘頂層規(guī)劃’下實質性地推進全面配套改革;這就需要堅定不移地加快發(fā)展方式轉變,使增長質量、經濟效益和百姓實惠、民生改善相得益彰。”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我們的‘中國夢’,從根本上說,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強國富民。”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