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創(chuàng)作盡演員本份 即興編創(chuàng)考驗演員文化
一些演員先不要奢談“創(chuàng)造一個從未有過的××”“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還是先盡到演員的本分,老老實實從尊重劇本做起,只有做到尊重創(chuàng)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了,才能內心強大起來,更加到位地塑造角色。
電視劇《楚漢傳奇》正在熱播,但一些文娛類傳媒以及網友的劇評,最津津樂道的卻是這部戲若干太過穿越的臺詞。比如,劇中由虞姬說出的愛情誓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實際來自晚于楚漢1000多年的宋代詩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則出于太史公筆下的另一人物之口。而論起穿越中的時空跨度之大,上述幾位均要對劇中的李斯一角甘拜下風。須知李斯固然能寫出《諫逐客書》這樣的千古名篇,但無論他再怎么有才,所擬出的圣旨也出現不了到元明之際才有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李斯這一番穿越的時空距離之遙遠,估計也只有《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中那位奇幻漂流到2000多年前治水的大禹才堪與之“媲美”了。
劇中臺詞這一不走尋常路,電視機前的觀眾可就太囧了,面對“天雷陣陣”的臺詞,觀眾未能手握全本《二十四史》觀劇,自然渾不知今夕何夕,哪朝哪代。被驚著了的觀眾按常理推斷,臺詞出于劇本,差評自然首先落在編劇身上。而編劇已不得不在網上曬出劇本原稿自證清白,再三表示那些穿幫兼穿越的臺詞于己無關。原來,正是來自于演員在拍攝中的臨場發(fā)揮,才硬生生地把《楚漢傳奇》整成了“出汗傳說”。
這些年,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的硬傷已經不少,到今天筆者已經無意再去批評演員缺乏古典文化涵養(yǎng),也無意批評劇組未曾組織起如87版《紅樓夢》那般由曹禺、周汝昌、沈從文、朱家溍等前輩領銜的顧問大軍,筆者只是吃驚于如今一些演員的“小宇宙”怎么就膨脹到這樣的地步,敢于如此脫離劇本、生編硬造?此前,筆者只知道相聲表演里講究演員現場抓哏,可實在未見過影視演員在攝像機前啥詞都往上捅。
一些影視劇的編劇、導演、演員,在業(yè)內都是口碑極佳,對于那些耗資巨大、耗時漫長的劇集正是不二之選。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太拿自己當神的隊友,拍攝中的一些演員勇氣過大的“臨場發(fā)揮”,其實削弱了戲的藝術質量。這就還要說到另一位純情偶像劇出身的H姓男星,既然放出“這個項羽我非演不可”的狠話,并自稱看了很多歷史資料,但能舉出名的閱看資料卻只有《百家講壇》。
所以,一些演員先不要奢談“創(chuàng)造一個從未有過的××”“還原一個你不知道的××”,還是先真正盡到演員的本分,老老實實從尊重劇本做起,只有做到尊重創(chuàng)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了,才能內心真正強大起來,更加到位地塑造其角色。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天馬行空信口編詞也好,帶著N個助理進劇組也罷,這種種不利于創(chuàng)作的習氣,才能知道它的弊端,知其不可不戒。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