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精品少濫造 文娛產業能否也來個“黃燈”?
時間:2013年01月07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彭寬
新交規重罰“闖黃燈”引起的爭議一度成了各大網站頭條。明星微博調侃的聲音亦不絕與耳。德云社相聲演員岳云鵬忐忑表示:“剛才我可能闖黃了,弄得我比涉黃還緊張呢!”電影演員黃曉明發微博,聲稱“綠燈俠”不如哥哥“黃燈俠”,現在“誰都怕他”。知名主持人孟非稱自己的司機現在看到綠燈都要等一等,要“等它綠透一點”。
調侃也罷,爭議也好,新交規在“闖黃燈”的處理上是不是科學合理,并非筆者在此想討論的。只是想提醒一句,在這個大家急吼吼什么都要追求高速的時代,“黃燈”的確讓人在一路狂奔的生活里有了一個慢下來的節點,就這一條,不容易了。
許多人這些年追求“高速”成了習慣,什么都想快,什么都怕慢,其實有些事情,慢一點,未必不好。文化藝術創作,便是其一。
演藝明星自然也是文化藝術圈子里的人物,調侃“黃燈”幾句俏皮話,讓人哈哈一笑,無傷大雅,沒什么關系,但細思來,卻也頗耐人尋味。眼下正在盲目高產的文娛產業,要是也能來個“黃燈”,適當“慢一慢”,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如今每年推出來的電影、電視劇、小說、音樂、舞蹈等等文化藝術產品,多得無可勝數,生產速度快得無以復加,但質量卻大多不那么令人滿意。從交通安全考慮,新交規狠狠地用了一把“黃燈”;從文化藝術創作的質量考慮,如果也能有個類似的“黃燈”,也許可以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精品佳作。
(編輯:子木)
· | 北京電視臺“文娛十年影響力盛典”星光薈萃 |
· | 年俗文化的“根脈”與“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