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界對外交流走向新坐標
“初步統計,2012年,中國文聯共開展對外及對港澳臺交流活動109項1702人次,其中出訪79起1118人次,來訪30起584人次,舉辦各類藝術展覽9項,演出8項,承辦參加多邊交流活動17項,舉辦參加各類藝術節6項。”中國文聯國際聯絡部主任黃文娟如數家珍。12月26日至28日,中國文聯在京召開2012年外事干部培訓班暨年度工作總結會。“各個協會都舉辦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交流項目,提升協會和中國藝術的影響力,大家對各自文藝領域的外事交流品牌精心維護,對新開發的藝術項目都有創新。”黃文娟說。
中國藝術旋風全球勁吹
據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承志介紹,2012年,中國文聯一年來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是卓有成效、富有成果、很有成績的,全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梳理鞏固已有品牌重點項目,策劃增設了文聯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中長期重點項目“藝術心橋”和“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譯介工程”,同時對深入開展港澳臺文化交流作出規劃。通過積極發揮文聯協會優勢,優化整合資源,推動文化走出去邁出了更大的步伐。重點組織實施了有特色有質量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積極開展與多國文化機構的交流,鞏固密切與國外藝術界的聯系和友誼;主動參加國際組織活動,努力擴大我參與度和話語權;深入開展對港澳臺地區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繁榮中華文化。她說,今年工作的主要特點體現在深入調研,注重頂層設計;創新思路,增設交流平臺;精心組織,做優重點項目;主動謀劃,拓展交流渠道。這是我們做好明年和下一步工作的良好基礎,也是需要我們作出更大努力的。
中國曲協在巴黎組織中國曲藝節,已經成為曲藝藝術交流走向深層的長效機制;中國民協參加以色列耶路撒冷藝術和手工藝博覽會,將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介紹到全世界。“攝協的走出去工作,在影響力上下功夫,希望辦出特色、出新,讓公眾產生共鳴。‘讓影像告訴世界’世界巡回展,今年走了立陶宛、美國等多個國家,很多國外觀眾都表示,看到中國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希望到中國去看看。”中國攝協國際部副主任陳靜說。中國美協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已經派遣5批,“今年我們首次讓美術學者遍布五大洲,還考慮到各民族學者的學術方面的要求;海外研修工程經過三四年的摸索,獲得了財政部的大力支持,在美術界也得到了廣泛的好評,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藝術研究院也出資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中國美協外聯部主任劉中透露,旨在提升中國文化在西方影響力的瑞士水墨阿爾卑斯——中國當代國畫精品展“口氣”更大——“為期10年”。
除此之外,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尼泊爾學院、南非藝術理事會、波蘭文化基金會、羅馬尼亞文化學院等文化機構已與中國文聯建立長期交流合作關系。中國文聯在2012年繼續加強與上述各國文化藝術組織的交流合作,組派知名專家學者組成代表團開展講學、學術研討和考察,與他們保持友好往來,鞏固傳統友誼;同時,中國文聯還開辟新思路,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探索新的合作方式,積極拓展交流渠道。
中國的藝術外交已經走向新坐標。“明年我們希望在沙特、阿聯酋、科特迪瓦、毛里求斯舉辦美術交流活動,希望讓中國美術的交流領域從東亞走到西亞,從西歐拓展到西非”,劉中說。中國劇協外聯部主任李華藝介紹,今年劇協成功出訪與中國尚未建交的布基納法索,參加國際劇協會議。
努力塑造國家形象
藝術的意義在于交流,在于呈現藝術的面貌,文藝工作者更應通過深度的學術探討和交流來實現藝術創作高度的建立;而藝術交流的意義在于溝通和了解,并不在于試圖打破你我的界限;交流的基點在于品質,這需要前瞻性的理論體系,而這正是中國文藝界在對外交流活動中所缺少的。
在與其他文化背景的各國的交光互影中,不少文藝家協會也注意到提升交流項目的文化品位和學術價值的重要性。“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中國是攝影資源大國,而非強國,所以我們需要提升文化活動的學術品質,將攝影資源轉化為文化影響力,向國外推廣其他國家認可的攝影資源。”陳靜說。中國視協國際部主任趙平英參加中日韓電視制作者論壇時發現,大陸的電視劇,多是婆媳、后宮、戰爭題材,品種比較單一,她認為,我們應該在藝術作品的題材上探索更具人性、更有普世價值的東西。中國書協的交流活動則著眼于青少年的書法交流:推進蘭亭學校的掛牌、與日本合辦大坂市第20屆國際高中生書法選拔賽獲獎者來華交流活動、成田山競書大會筆會等活動,加深友誼,傳承書法。中國視協出訪新西蘭,參觀影視后期制作公司,為中國影像的高精度發展搭建橋梁。
在談到2013年的工作時,楊承志說,首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認真謀劃文聯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和積極拓展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渠道。當談到創新思路、務實有效地推動文化走出去時,她強調對外文化交流要為建設文化強國和增強國際競爭力服務。文化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要大力推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有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當代文藝精品和優秀人才;同時,擴大國際視野,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為我所用,切實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積極維護發展文化多樣化和世界文明多樣性。
(編輯:子木)
· | 中國文藝大事盤點:2013年十大文藝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