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民族精神的溫情表達——2012年國產電影掃描
這一年,中國電影發展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一批優秀作品閃耀銀幕,主旋律獻禮影片以感人至深的思想力量弘揚新時代的價值觀,商業電影以炫目的聲畫效果、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日趨深入的藝術探索受到觀眾喜愛,一向小眾的文藝片也異軍突起,打出了“叫好又叫座”的翻身仗。如果用三句話來概括2012年國產電影的特點,那就是飽滿的時代感、深刻的民族性和抒寫的溫情化。
獻禮影片:謳歌時代 彰顯品格
《忠誠與背叛》、《生死羅布泊》、《許海峰的槍》、《雨中的樹》、《冰雪11天》、《火紅的杜鵑花》、《完美人生》、《橫山號》、《今天我出警》、《湘南起義》、《吳仁寶》、《索道醫生》、《青春雷鋒》、《南平紅荔》……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催生出數量繁多、題材廣泛、制作精良的主旋律獻禮片,從題材的選擇到電影語言的表達,極富時代感和現實意義,或詩意抒情,或磅礴大氣,或震撼靈魂。
梳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歷史進程,挖掘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已經成為主旋律影片取之不盡的藝術富礦。《忠誠與背叛》反映了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第一次成立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歷史事實,具有從歷史到藝術形式上的雙重補白意義;《生死羅布泊》則把視角定格在羅布泊鉀鹽開發的歷史背景上,我國幾代地質勘探工作者勇于擔當、不畏艱險,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尋找到了鉀鹽儲藏地,從而填補了我國鉀鹽資源的匱乏。
新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涌現了無數英雄模范。中國電影人用藝術的筆觸,在大銀幕上書寫出屬于中國人的精神傳奇。以“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干部”李林森為原型的影片《雨中的樹》刻畫了這位人民的干部身先士卒戰洪魔、扶弱濟困獻愛心、甘于清貧重名節、公正用權不謀私、工作當命抗死神、燃盡生命寫忠誠的感人故事。盡管主人公集眾多優秀品格于一身,但影片的人物塑造卻沒有落入高大全的窠臼,而是以紀實的手法,通過對李林森日常生活細節的描寫凸顯其厚道親和、平易近人的特質,于平凡中彰顯偉大。同樣重在塑造人物的電影《許海峰的槍》講述了我國首位奧運金牌得主許海峰從一名普通的供銷員成長為奧運冠軍的背后故事。
商業大片:追溯傳統 關注現實
近年來,隨著電影產業化的深入,中國的商業電影在制作和運營上迸發出巨大的生命力。
繼承第一部魔幻風格的《畫皮II》通過描述靖公主、霍心、小唯三者的情愛紛爭揭示出“劫惑心色,唯愛永恒”的主題。先進的制作技術和唯美的畫面效果成為影片一大賣點,創造出7億票房的驕人成績;陳凱歌導演的新作《搜索》以都市白領葉藍秋拒絕讓座為始發點,探索現代社會背景下不同個體的生命體驗,切中了時代的脈搏,這種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巧妙結合成為贏得良好口碑的重要原因;籌備9年、拍攝3年,王全安導演的《白鹿原》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小說,該片圍繞白鹿原上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展開,描繪了中國近代陜北農村蒼涼而悲壯的歷史畫卷。盡管自上映以來,圍繞電影改編合理性的爭議不斷,但不可否認,在好萊塢影片的制作理念和創作風格強勢壓境的大環境下,《白鹿原》濃重的民族風情、獨特的藝術表達,不失為中國本土電影的一次有益嘗試。
賀歲檔期,擅長書寫票房傳奇的導演馮小剛再次發力,攜新作《一九四二》來襲。電影以劉震云《溫故一九四二》為藍本創作,將背景定格在1942年中國河南一場旱災引發的饑荒上,展現戰亂和饑餓侵襲下個體艱難的生存狀態;由陸川執導、以“鴻門宴”這一耳熟能詳的典故為背景的《王的盛宴》,融入大量對歷史的新思索;還有試圖為武俠類型賦予全新表現力的《太極1,2》,再現港產片中令人興奮的飛車追逐和爆炸槍戰、熱鬧中隱含深刻思想內涵的《寒戰》,以及《聽風者》、《十二生肖》、《銅雀臺》等等無不顯示著這樣的進步:商業大片不再是簡單地堆砌商業元素,而開始注重藝術的完整性、美學的嚴肅性,著手探索商業和美學、創作和制作之間的平衡。
中小成本電影:主打溫情 觸動人心
中國的電影市場結構多元,2012年商業大片固然成績喜人,中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亦令人稱道,不論在質量上還是票房上都有不小突破。其中,《桃姐》是表現最為突出的一部,這不僅是基于它由名導領銜、明星出演的背景,更是基于其平緩、溫情的敘事風格及其帶給觀眾的審美體驗。影片通過講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仆與少爺之間親如母子的情誼,揭示出生與死、愛與尊嚴的主題,表現出創作者對金錢和愛的思考;在風格上,中韓合作的文藝片《晚秋》與《桃姐》有相似的地方。《晚秋》畫面質樸干凈,用沉緩凝重的語調講述了女犯人安娜與風流浪子勛相遇、相愛和離別的故事,透過簡單的情節,將迷失與追尋的思考留給觀眾。
值得一提的中小成本佳作還有張揚執導的《飛越老人院》,該片風格明快,通過展示老人出逃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宣揚勇敢追夢的主題。還有《我11》、《浮城迷事》、《二次曝光》、《萬箭穿心》……這些影片傾向于人性人情的微觀表現,體現出一種“上善若水”的柔性特征,給觀眾帶去別樣的觀影感受。
中小成本商業電影的發展亦值得稱道。集喜劇、動作、冒險、劇情于一身的《黃金大劫案》描寫小人物在爭奪黃金事件中的傳奇經歷,延續了寧浩導演一貫創作風格。而《我愿意》、《百萬巨鱷》、《殺生》等片也各有建樹,在新的電影創作營銷環境下,嘗試著運用更加生動靈活的影像語言、更加變換多樣的創作宣傳手段,貼近并引導著觀眾的藝術審美取向。
(編輯:竹子)
· | 2012年中國藝術發展概觀 |
· | 莫言版權外銷入選年度版權十大事件 |
· | “在路上”!他們的2012 |
· | 音樂格局完善 這一年我們聆聽過多少好音樂 |
· | 藝術品市場:為何“愁云慘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