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界深入學習十八大精神
12月6日,由中國影協主辦的電影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夏潮和中國影協名譽主席謝鐵驪,中國影協顧問丁蔭楠,中國影協主席李前寬,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康健民,以及張會軍、許柏林、黃會林、傅紅星、陶玉玲、陳國星、蘇小衛、娜仁花、顏丙燕、吳軍、王一川、李道新等電影界人士出席座談會,針對十八大精神對中國電影創作的影響、中國電影產業的現狀與問題等議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夏潮在講話中表示,衷心擁護黨的領導,是電影界共同的心聲。十八大召開以來,整個電影界都對十八大精神進行了深入學習和貫徹,廣大電影工作者對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已經從簡單的有感而發提升到了對文化建設尤其是電影事業建設的深層次思考。中國是電影大國,但還不是電影強國,電影工作者應當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盡自己所能為中國電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具有建設性的真知灼見,這也是所有電影從業者所擔負的重大責任。
李前寬認為,全面產業化十年來,中國電影的崛起速度驚人,但中國電影人不應被一系列飛速增長的數字沖昏頭腦。“多年來,好萊塢電影不僅在全球范圍內博取了高額的票房,更向世界輸出了美國的價值觀。我們必須意識到,全盤模仿好萊塢絕不是中國電影走向輝煌的最佳方式,國產電影要在力爭獲取高票房的同時,深刻地展示出中國人民的風骨以及中國社會的當代意識,這是學習十八大精神對我們中國電影人最大的啟示。”李前寬表示。
在著名編劇蘇小衛看來,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全民文化創造力”,對于電影工作者具有極大的啟示作用。“表現人、表現生活,是電影藝術創作的根本,但這種表現不應是簡單的描摹和再現,而是要做到提高和升華。”蘇小衛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準則,其實極其考驗創作者的創造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為何能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贏?拋開華彩的視覺奇觀不談,這部影片對于傳統敘事的超越和提升,體現的正是李安等創作者強大的創造力。創造力,對于中國電影的發展至關重要。”
與會者一致認為,電影不僅是我國文化產業一個新的增長點,更被視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實力的新窗口。因此,黨對文化建設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也是對電影工作者的要求;黨描繪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也是交予電影工作者必須完成的發展任務。面對黨和人民對文化強國的期許,面對黨賦予的沉重使命,電影工作者有必要也有責任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實質,充分結合電影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編輯:偉偉)
·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電影節 |
· | 電影界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
· | 中國電影界的傳記工程 |
· | 班夫山地電影節的“中國樣本” |
· | 打撈斯坦尼的遺產——專訪斯氏體系研究專家鄭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