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網絡切莫成為謠言“推手”
“針對觀眾和媒體質疑3D版《泰坦尼克號》為何要把女主角裸身讓男主角作畫的情節刪除,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對此給出了解釋:考慮到3D電影的特殊性,我們擔心播放此片段時觀眾會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觀眾的頭,造成糾紛。出于建設精神文明社會的考慮,我們決定刪除此片段。”連日來,當眾多網友為心中的疑問得到上述段子的“解釋”而感到滿足時,一個始料不及的消息猶如一盆冷水迎面潑來。該段子的始作俑者日前在微博上表示,那不過是自己編的一個玩笑。他當初編造這個段子的創意來源于美國提供諷刺新聞的組織“洋蔥新聞”,而考慮到網友們對“洋蔥文化”的不理解,他在發布該段子時還特意加上了“假新聞”的標簽。但該段子甫一發出,就在各大微博、論壇流傳開來,而且越傳越火,不但之前的“假新聞”標簽沒有了,不少媒體還將其當作國家廣電總局的回應來報道。以至于身在大洋彼岸的導演卡梅隆都信以為真,并專門對此事作出回應。至此,網友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只是一個“國際玩笑”,只是虛假新聞釀成的又一出鬧劇。
一個普通網友的玩笑之所以逐步升級為一場鬧劇,其中最重要的“推手”非網絡媒體莫屬。由此,網絡虛假新聞這個不知說過多少遍的話題不得不被再次提及。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便捷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及廣泛影響力的載體,瀏覽網頁成為人們獲取資訊、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這的確是一種極大的社會進步。然而,隨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的不斷提升,各種不實、片面的信息也甚囂塵上:“金庸去世”、“限制港臺藝人來內地參加節目”、“李娜懷孕”、“新疆籍艾滋病人通過滴血食物傳播病毒”、“武漢大三女生求職時被割腎”……各種虛假新聞在網絡上不斷出現。
為何虛假新聞會在網絡上“走紅”?仔細想來,原因大致有此幾點:其一,網絡傳播的匿名性和低門檻特性,使得任何網民都可以通過帖文、微博等形式發布信息,從而加大了網絡監管的難度;其二,網絡傳播的及時性和互動性強,使虛假新聞一旦傳播開來就很難通過有效手段進行控制;其三,網絡媒體對點擊量的過度追求,使之對采編新聞隨意性較強和嚴謹性不夠,甚至多以引人注目為選取稿件的出發點;其四,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監管力度不夠,很多網站自身規范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標準;其五,脫離客觀事實進行虛構,可以更稀奇甚至更怪異,更能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網絡媒體以其傳播之快、之廣而優異于傳統媒體,但網絡新聞的競爭不僅表現在速度和廣度上,更表現在真實性、可靠性上。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新聞的真實性不但決定著受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更直接關系其社會影響力。而從網友角度來說,在享受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持有三思而后行的態度,切莫因為個人的一時好奇和沖動,而成為虛假新聞的“推手”,最終損人亦不利己。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