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沈從文那樣不合時宜
很多人被沈先生打動,都是由于一座城。我也不例外。
2006年7月22日的夜里,我坐著硬座火車去湘西。包里放著一本舊書《邊城》。
去看沈先生筆下的鳳凰小城,是我做了很久的一個虔誠的夢。古人拜見前輩,要焚香沐浴,我想,翠翠跟爺爺一定都在那里,我一定要安靜地去,千萬不能驚動了他們。
沈先生的名諱叫從文。他寫的文兒,誰也偷學不來。
為了調查土家族文化現狀,我和大學同學們選擇的路線不是鳳凰,而是幾個不為人知的小鎮——龍山縣洗車河鎮、撈車河鎮。
在撈車河,我們住的小招待所在沿山公路旁,爬很長的臺階下去就有河,河邊有條渡船。和《邊城》里一樣,靠人手拉鋼索渡過去的方頭渡船。看船人似乎總是不在的。
在我們幾天考察走訪中,常常有野鹿一樣的小女孩跟在身后。她們都有著漂亮的大眼睛,黝黑的皮膚,河水養人,不笑都有酒窩兒。你剛想抓住她拍張照片,她就跑掉了。好像沈先生筆下的翠翠。
我也見識到,歌喉像竹雀的土家族男女,都好似站在高崖上唱歌的儺送,使翠翠在睡夢里把靈魂輕輕浮起,摘了一大把虎尾草。
后來我去鳳凰古城,大感失望,才知道湘西最美的邊城,我早已走過。
人們憧憬鳳凰,都靠沈先生一支筆的力量。他不是講了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只是道出一直在他身邊的事。他寫和老牛一塊耕地的農民,寫吊腳樓上的妓女和水手,各個活靈活現。
但堅持做自己,是要代價的。
一個叫沙沙的男同學后來去了陜西農村研究皮影。老鄉家的閣樓里,4個大男生擠在兩張晃悠悠的床板上,一晚上都有老鼠從他們身上踩過去。但是他美滋滋地回憶,遇到了一座道觀,屋頂上一大叢碧綠的葉和明黃的花。
沙沙的“文藝書生氣”,曾經顯得那么不合時宜。有一次老師讓大家給報道起標題,沙沙站起來慢悠悠說了一句:“文化如水。”那是一篇講文化行業具體發展的稿子,全班哄堂大笑。
回到民國時期,沈先生的日子也不好過。來自湘西的他只有小學文化,被視為“土包子”,得不到北平精英的認可。他一邊在慈幼院打工,一邊寫作。在他生活最絕望的時候,曾寫信給郁達夫求助。
當他1928年與丁玲、胡也頻一起創辦《紅黑》雜志時,已是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了。但他卻沒有融入,始終自稱為“鄉下人”,批判城市現代文明的丑陋。
其實,要隨波逐流是很容易的。到了畢業時,男同學們都各自找工作了。而“沙如水”讀了研、博,一年年還在往陜西跑。
古人說,上善也就是像流水。
就算作品震撼過文壇,沈先生也是無力的。文革時期,他被派去打掃廁所,收藏多年的文物書籍被統統沒收。一篇文章寫他:“他像摩挲珍貴的青銅器一樣,認真擦著每一個便器。”
于是我明白,沈先生的力量,不只是在文字上。
很多喜歡沈先生的人,只記住了他質樸秀美的湘西畫卷,卻忘記他也曾寫下這樣的對白——
祖父說:“翠翠,我來慢了,你就哭,這還成嗎?我死了呢?”
翠翠不作聲。祖父又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在鳳凰的沈先生墓旁,他的侄子黃永玉龍飛鳳舞地寫下:“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我摸著粗糙的石面,把額頭貼上去,停留了很久。黃丞玉是懂沈先生的。
記得在湘西調查的最后一天,人們黑燈瞎火地搬著矮凳坐在院子里。抬頭就是吊滿星星的夜空。有的星星會游走,然后才發現那是飛得高高的螢火蟲。我想在這一刻屏住呼吸,又想大口呼吸。
同學們和老鄉挨個告別,我的眼淚流得比擦得快。當時我發下好多個誓言,以為“永遠也不會忘記”。
但是,一年一年,金錢改變了鳳凰古城的模樣,改變了你我。
我至今也沒好好看完《沈從文全集》,時常在今天追這個熱點、明天圍觀那個新聞中的煩惱。而沙沙已經寫了兩本書。一本關于皮影,一本關于陜西農村。我想,他并不追求“大賣”。
沈先生曾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沙沙在處女作《土門日記》的前言里說:“我要在草莽間尋覓理想,要讓我幾年之后,在自己一心為稻粱謀的時候,告訴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他們讓我發現,生命中始終少不了一把虎尾草。
讓翠翠守在渡船上的,只是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是《邊城》經典的結尾。只要你想回歸本心,做好自己,哪天也不算晚。虎尾草,翠翠一直沒忘。
一輩子不合時宜,沈先生做到了。那是因為他找到了故鄉的河流、絲綢、銅鏡與張兆和女士。這是他心里的虎尾草,他靈感的泉眼,讓一個文弱書生敢于面對整個世界。而這兩天,沙沙又到了西安附近的灃河古渡。他在微博上說:“一碗米皮,一壺黃酒,足矣。”
很多人都想改變世界,浮浮沉沉之間,卻總忘記了保持自己。就像管了五十年船的老船夫祖父,也凄涼地沒渡好自己。
如果你看看沈先生這樣的人,他可以幫你回憶起來,自己的那一把虎尾草。
人生的河道往哪里拐,是急是緩,這段風景美不美,其實都取決于你自己這個船夫。只要是內心所指,即使一輩子不合時宜,也能成全自己。也許你還記得,在無人的夏夜,翠翠在船上輕輕地哼——
“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風清好過河。醉時攜手同歸去,我當為你再唱歌!”
(編輯:偉偉)
· | “沈從文體”道出心中多少事? |
· | 《文化大百科》沈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