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國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的文藝工作者,成為這宏偉的畫卷、動人的旋律、壯麗的詩篇中非常生動的部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呈現的那些豐富的題材、宏大的主題、動人的情節、美好的語言、勃發的詩情和濃郁的畫意,讓廣大文藝工作者激情迸發、深情禮贊、縱情歌唱。由此誕生的一大批優秀之作,成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奮進的號角。它們不僅記錄了歷史,而且成為歷史的先聲,為打破禁錮、解放思想發揮了“報春鳥”的作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與祖國一樣經歷了新生的文藝工作者,懷著對國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沉的熱愛,創造了文藝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新篇。30年來,文藝創作空前繁榮,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30年來,文化惠民活動如火如荼,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30年來,文藝隊伍浩浩蕩蕩,崇尚德藝雙馨的良好社會風氣更加濃厚;30年來,對外文化交流積極活躍,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詳細>>]
30年前,隨著改革開放大幕的開啟,我國文藝事業由“嚴冬”進入“春天”。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文學藝術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是廣大文藝工作者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30年,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30年,是中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30年。改革開放30年,佳作迭出,群星璀璨,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制作手段日新月異,創作觀念明顯變化,題材體裁日益豐富,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斷充實。
改革開放30年來,在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書法、雜技、電視等各藝術門類都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出色的藝術勞動,熱情歌頌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動實踐,我國文藝各個門類百花競放、異彩紛呈,文藝氛圍更加融洽和諧,文藝創作更加積極活躍,文藝隊伍更加意氣風發,文藝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深刻變化,形成了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的生動局面。
“文藝的春天”板塊(第5版至16版)為您呈現的,正是中國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改革開放30年來走過的道路,正是中國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中華文化復興而描繪出的一道道迷人風景。
1978年11月,18名小崗村民秘密簽下了“大包干”契約書,揭開了中國農業改革的序幕;1978年12月,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推動中國社會進入風云激蕩的改革開放年代。新的思潮正在興起,舊的框架依舊存在,要想進行改革開放,必須首先進行思想解放。30年來,作為社會最敏感神經的文藝率先對此做出了反應,各個藝術門類佳作紛呈,為改革開放鼓與呼。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本報從9月至12月先后派出多支采訪組分赴上海、海南、吉林、廣東、四川、安徽等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采訪了一大批文藝界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通過他們的講述呈現各地文藝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希望的田野”板塊(第17版至第36版),讓我們重新體味拂過神州大地的陣陣春風,并由此眺望文藝事業更加美好的未來。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百花齊放,各個藝術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30年來,隨著文藝實踐的不斷深入,文藝理論與批評也在正本清源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繼承創新豐富傳統文藝思想、吸收借鑒西方文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文藝理論與批評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寬,研究方法不斷豐富,形成了一支富有開拓精神、富有理論素養的文藝理論、文藝批評隊伍。在“深沉的思索”(第37至44版)板塊中,我們特別約請了文藝界相關藝術領域的專家梳理了30年來不同門類文藝發展的脈絡,總結30年來文藝發展的豐厚成就,以期更好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
改革開放30年,歷史仍將前行,但時間不會忘記。30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這些變化和成就,與全體人民的勤勞、智慧和熱情密切相關,也突出地表現為一大批優秀的人士、時代的弄潮兒勇于進取、敢于搏擊的華彩篇章。30年來,中國的文藝事業伴隨改革開放前行,經歷了自我的發現、艱難的探索、視野的開闊、大膽的創新等階段,并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在這其中,有許多文藝工作者,他們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家富強、人民安康和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更以他們手中的筆、肩上的攝像機、舞臺上呈現的作品,記錄、印證和親歷了那段充滿激情、希望和不斷發展變革中的崢嶸歲月。
“難忘的親歷”板塊(第45版至51版)講述了一批藝術家的經歷。改革開放之初,他們意氣風發,滿懷理想,充滿自信地走上了時代的大舞臺;如今,他們已成為改革開放真正的親歷者、見證人,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還將向著更遠的縱深邁進的改革開放來說,過去的腳印既是經驗、方法,更是一種精神與情懷,永遠值得講述、銘記,永遠是繼續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