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全國收藏組織人數難統計 鑒定缺少認證體系
中國收藏家協會:引導社會收藏有序發展
——訪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
近年來,我國民間收藏蓬勃發展,收藏隊伍日益壯大。為了解我國民間收藏的現狀和發展,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
《中國社會科學報》:目前,我國收藏行業發展迅速,這種現狀是如何形成的?
羅伯健:收藏歷來就有。一般認為,歷史上有兩次收藏高峰。第一次出現在北宋時期。傳統禮制習俗流傳到北宋已有1000多年歷史,北宋制作的禮器和出土的歷代實物已經差別很大。為了恢復先秦禮制,北宋士大夫階層開始對器物進行收藏、考證和著錄,開金石學先聲。金石學研究的內容廣泛,包括青銅器、玉器、造像、碑刻等,并產生了一批著作,著名的如趙明誠的《金石錄》、呂大臨的《考古圖》等。對古代禮器的收藏流行于官僚、士大夫階層。第二次收藏高峰出現在清朝時期。由于清朝文字獄盛行,很多士大夫、知識分子就把精力放在古器物及古文獻的考據上,形成了考據學。考據學的興起刺激了收藏的興盛,收藏者以皇家、貴族為主。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文物、文化事業非常重視,各省、市甚至每個縣都設立了文物機構。這一時期,國有收藏機構如博物館、文管所等,發展平穩有序。而由于政策和經濟因素,個人收藏比較弱化。
現階段的收藏熱形成于改革開放之后。改革開放為收藏的興盛創造了經濟條件。另外,相關法律的出臺也為個人收藏的興起提供了保障。1982年,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民間收藏給予支持和肯定。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出臺,明確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使個人收藏有法可依。
《中國社會科學報》:目前我國收藏品市場現狀如何?
羅伯?。何奈锸枪糯囆g品,而收藏品既包括古代藝術品也包括現代藝術品,因此,收藏品的范疇比文物的概念大。我國藏品資源豐富,一方面因為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流傳下來的文物數量巨大;另一方面,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文化燦爛,為今天的收藏提供了豐富的藏品和廣闊的來源。但是,藏品資源又是有限的,收藏品中的自然資源,如雞血石、田黃石,具有不可再生性,開采已近于枯竭。資源與需求的不匹配,刺激了市場出現造假現象。
目前,收藏已經由過去高雅的書齋行為變成了市場行為。由于投資渠道有限,突然富裕的人也會慢慢滲透到收藏領域。收藏隊伍發展得太迅猛,但收藏水平亟待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報》:我國的收藏家隊伍有多大規模?
羅伯?。航衲?月份,天津市收藏家協會成立,至此,全國3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都設立了收藏組織,這些收藏組織都是經過當地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但是,各地的收藏組織名稱五花八門,主管機構也不盡相同。例如上海就有三家民間收藏組織,分別歸三個主管部門管理。中國收藏家協會很想摸清全國收藏組織的人數和規模,但由于各地主管部門不統一,會員人數難以統計。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收藏家協會如何引導、服務社會收藏?
羅伯?。褐袊詹丶覅f會是由國家主管部門批準和管理的。我們要做的首先是服務會員,對會員的收藏進行指導。按類別分,中國收藏家協會現在設有書畫、陶瓷、錢幣、玉器、賞石、紫砂藝術等專業收藏委員會;按專題分,又分為民族藝術品、體育紀念品等收藏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定期對會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收藏水平和收藏意識,也為會員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
其次,服務社會。中國收藏家協會倡導收藏成果全民共享,有條件的藏家可以籌建私人博物館、舉辦展覽或參與展覽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回報社會的形式。今年9月份,臺州60多位收藏家無償將200余件藏品捐贈給臺州市博物館。收藏回報社會已出現萌芽,也將成為一種趨勢。
最后,服務社會主義事業和文化。收藏品是物化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文化的物質載體。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維護藏品市場的有序發展,做好藏品保護本身就是為社會主義文化和事業服務的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收藏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羅伯?。菏紫仁遣仄肥袌龌靵y,趨利、造假現象嚴重。收藏的動機有三種:個人喜好、作為一種投資行為、當做一種投機手段。后兩種收藏行為往往急功近利。功利性的收藏風險很大,會造成收藏市場的混亂。我們提倡積極、熱情、誠信、理智的收藏原則,遏制市場的不規范現象。
《中國社會科學報》:為遏制收藏市場的混亂現象,收藏組織該如何發揮效用?
羅伯?。褐贫ㄒ欢ǖ姆ㄒ幒驼吖芾硎詹厥袌?,收藏組織應盡一定的義務。規范收藏市場,關鍵是提高藏家素質,因此,我們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收藏隊伍。
長期以來,國有的文物鑒定機構如博物館、文管所、考古隊只對國家文物進行鑒定,不對民間開放。那么民間鑒定怎么辦?因此,我們急需培養一支具有專業素養的民間鑒定專家隊伍給藏家把關,打擊贗品流通、遏制市場混亂。另外,我們還要提高藏家的法律意識,使藏家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對于來路不明的文物不予收藏,自覺抵制盜掘行為。
但是,國家對民間文物鑒定人才的培養還沒有出臺統一的標準,沒有資質認證體系,這方面,有待我們積極探索。
(編輯:system)
· | 當代中國的元宵燈會 |
· | 史國良:睹物思黃胄 |
· | 民國四公子風流倜儻卻都酷愛藝術收藏 |
· | 從歷史的維度看廣東未來的音樂發展 |
· | 2011年藝術品基金誘人眼 業內人士稱發展不會停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