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漲勢,接力在古代書畫之后
2009年秋拍,中國古代書畫率先進入“億元時代”,在清代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以1.34億元創新中國書畫成交價紀錄后不久,另3件古書畫接連破億。正當人們對古代書畫的天價唏噓不已時,2010年5月17日,在“中國嘉德”的近現代書畫“借古開今——張大千、黃賓虹、吳湖帆及同時代畫家”專場上,張大千的《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近現代書畫的億元行情來得似乎有些突然,某經濟周刊記者孫冰當時在一篇報道中稱,很多剛剛被古代書畫暴漲打暈了頭、空手而歸的老買家,在春拍的近現代書畫市場,又大失所望。
但近現代書畫價格,確確實實地進入了新紀元。
繼《愛痕湖》之后,近現代書畫在2010年秋拍天價頻出,在11月22日“中國嘉德”的“長征——大師們的筆墨征途”專場上,李可染的《長征》以1.0752億元刷新近現代書畫價格紀錄。在12月10日“北京翰海”的“慶云堂近現代書畫”專場,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以1.7136億元再創新高。2011年,近現代書畫的漲勢仍在繼續。在5月22日“中國嘉德”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8800萬元起拍、4.255億元成交,逼近宋黃庭堅《砥柱銘》一年前創造的4.368億元中國書畫價格總紀錄。11月13日,齊白石的《山水冊》在“中國嘉德”以1.9435億元成交。11月17日,傅抱石的《毛主席詩意冊》在“北京翰?!币?.3億元成交。將于12月5日在“北京保利”上拍的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預計起拍價即高達1.5億元。此外,近兩年近現代書畫在各個專場和其他場次中,紛紛拍出高價,行情銳不可檔。
近現代書畫大潮何以如此迅猛?最直觀的說法,是與它自身的特點有關。
有人認為,相對于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存世量較多,不像古書畫那樣鳳毛麟角,而且由于年代不遠,通常流傳有序,買到贗品的幾率較低。相對于當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名家在美術史上已有定論,且存世量有限,炒作成分小。也有人認為,由于近現代書畫富有中國文化傳統價值,符合新買家的審美需求,所以是書畫市場中的中堅力量,是眾多藏家的購藏重點。
然而,在由投資主導的藝術市場里,藝術價值和特點往往只是價格的借口,資金才是硬道理。
就市場外部而言,大量資金的涌入是此次近現代書畫價格飛漲的首要原因。在2009年初,近現代書畫在全球金融風暴下不降反升,24位名家的春拍成交額達8.7億元,較前一年秋拍增幅55.4%。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在2010年春拍時的解釋更加清晰:“證券市場的不景氣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壓力,會使一些資金進入藝術品市場。特別是有人幾百萬甚至幾十萬購買的東西幾年后價值千萬了,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在林琳的《新資金洶涌,近現代書畫現天價》一文中,一位拍賣行負責人的話最為直白:“房地產市場被調控,想進進不了;股票市場低迷,前景未明;藝術品市場不‘限購’,又是唯一無須‘實名制’的資產形式,當然吸引更多的資金?!?/p>
就市場內部而言,近現代書畫的瘋漲則是板塊輪動的結果。
筆者曾在《藝術品市場的板塊輪動》一文中,詳細分析了內地書畫市場的版塊輪動規律。筆者發現,1995年至今的書畫市場,大約每隔5年便出現一輪波動,波峰分別在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現當代油畫3個版塊之間依此輪回,每次波峰,都有新的價格紀錄,并伴有大批高價拍品涌現。具體在近現代書畫版塊,第一個波峰在1996年前后,標志是傅抱石的《麗人行》以1078萬元成交;第二個波峰在2002年前后,標志是張大千的《潑彩朱荷》以2022萬元成交;第三個波峰在2006年前后,標志是傅抱石的《雨花臺頌》以4620萬元成交。第四個波峰正在2011年前后的當下,近現代書畫接續古代書畫的上漲,完全在版塊輪動的大勢之中。
恰逢外部流動性旺盛,又剛好板塊輪值,近現代書畫的行情來勢洶洶、節節攀升,可謂正當其時。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