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開始,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成了一群中國流行音樂“追夢人”續寫音樂夢想的舞臺,同時掀起了一股風風火火的“真唱熱潮”。在樂壇摸爬滾打多年的歌手現場演唱,用最質樸和真誠的方式贏得了電視觀眾的認可:已經播出的10期節目收視一直保持全國同時段第一,節目收視接連破十。
流行音樂“追夢人”舞臺圓夢
《我是歌手》節目中,最火的莫過于十年寒窗耕耘音樂樂土的臺灣歌手林志炫。他憑借《沒離開過》、《你的眼神》以及《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成為該節目的“三冠王”。由當初的不溫不火到如今的大紅大紫,林志炫的成功源于一個音樂人對夢想的執著。
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林志炫曾坦言,相比觀眾對他的接納程度,他更關注的還是自己的音樂是否能深入人心。“如果用數字來比喻的話,我可能有百萬張銷售、有數十萬歌迷。但其實我最在意的是一個兩位數,那就是希望我的音樂可以讓大家聽幾十年。”
正是這種專注細節、追求極致的精神,讓《我是歌手》的參賽者受到追捧。當他們拿著麥克風面對觀眾,大聲唱出他的音樂夢想,然后勇敢面對失敗淘汰時,歌者們“追夢”的執著和勇氣是最真實而震撼人心的。
在回答為什么選擇從韓國購買《我是歌手》這個節目的版權時,湖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呂煥斌說:“國內類似的音樂節目,大多以平民人群為主,往往更加注重‘草根夢想’。而《我是歌手》的參與者都是已成名的專業歌手。相比之下,專業歌手的歌唱實力更強,更具感染力,而且作為‘功成名就’的歌手,他們同樣有自己的夢想,希望不斷提升自我,向更高的夢想邁進。這一點更能吸引受眾的關注。”
現場演唱回歸音樂真實本質
林志炫說:“在頂級的音響設備下演出,我真的唱得十分開心。讓音樂回歸到了最原始的本質:live(現場)演出,這樣的演出是可以感動人心的?!?/p>
記者采訪《我是歌手》導演組獲悉,除了媒體之間競爭壓力之外,《我是歌手》最大的困難在于邀請歌手。節目的目標歌手幾乎都是華語歌壇較具知名度的明星,他們不缺舞臺、不愁市場,盡管這個節目會帶來曝光率、話題的關注,但同時現場演唱是對歌手實力的考驗,參賽者也必須直面排名、淘汰帶來的事業風險。
節目初期,湖南衛視采取廣撒網的方式聯系各路符合節目要求的實力唱將,稍有知名度的在線藝人幾乎全部都拒絕了節目組的邀請。許多歌手或出于沒有檔期、或擔心輸了沒面子等原因,大多婉言謝絕。導演組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花費數月時間飛往各地直接拜訪歌手,進行游說。
節目總導演洪濤表示:“第一輪亮相的每一個歌手,自己都會親自去面談,真誠、細致地介紹節目形態,甚至動用各種社會關系游說歌手,打消歌手的參賽顧慮。如黃綺珊在受邀來節目之前,尚在新加坡讀書,起初因學業沖突已經婉拒邀請,為了邀請她加盟,自己一路奔波,從北京追到重慶,最終以誠意打動了對方?!?/p>
與此同時,節目組邀請華語歌壇頂級的音樂人、演奏家級別的樂手組建最豪華的音樂團隊為歌手演唱保駕護航,破天荒地將演唱會級別的頂級音響設備搬進演播廳,給參賽的歌手們吃下了“定心丸”。
湖南衛視常務副總監李浩介紹,《我是歌手》在歌手的選取上,除形象正面、在觀眾中擁有較好口碑之外,最為看重的是,歌手的“真唱”實力,以及音樂的代表性。
“后選秀時代”開創節目制作新形態
湖南衛視一直被外界認為是最具創新精神的內容平臺,曾推出過《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變形計》等許多優質節目品牌。然而,隨著電視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觀眾的口味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因此,創新節目要取得成功,也越來越難。
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說:“《我是歌手》是一個‘現象級’的創新,引發了全民討論。它不僅開創了嶄新的節目形態,最重要的是掀起了中國流行樂壇的真唱運動。成名歌手以來這個舞臺證實自己的實力為榮?!?/p>
《我是歌手》的鐵桿粉絲、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賀旖告訴記者,從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第一屆開始,中國的選秀基本上被框定了一個標準?!拔覀兇蟾疟蛔穳羯倌猩倥墓适鹿喔忍嗔?,早就已經開始審美疲勞了。而歌手正面PK是我們從未見識過的,在這里也許我們沒有多少感人肺腑的追夢故事可看,但是看專業歌手怎么踐行自己的行業標準,實現音樂價值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看的故事。”
《我是歌手》最直接讓觀眾感受到的就是音樂的力量,不管是齊秦的《夜夜夜夜》、黃貫中喚醒青春記憶的《海闊天空》,還是以黑馬姿態殺出的黃綺珊完美聲音《等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建珍在微博中感慨:這些歌手真誠和有態度地唱歌,一個節目能夠讓觀眾看到這些,就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