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從木匠到國畫巨匠
今日,是中國杰出的人民藝術家、國際和平獎金獲得者、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辰150周年。本報特發此文,以為紀念。 ——編 者
在近現代藝術大師里,齊白石可謂是群星閃耀中熠熠生輝的那一顆,為世界人民所尊敬。他那與生命對話的畫作,無不使人心領神會,感至和平。
齊白石是中國杰出的人民藝術家。他出生在貧窮的農家,小時候放過牛,種過田,兩度拜師學粗木作,后改學雕花并出師,還向民間藝人學畫像。27歲那年,他得到湘潭名士胡沁園的賞識從其學畫,后又拜“荊楚大儒”王闿運為師。在胡沁園、王闿運等湘中名士的提攜下,他眼界大開,詩、書、畫、印日漸精進。
齊白石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他的藝術成就,最突出的是中國畫。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兼肖像、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和各種雜畫于一身,繼承了徐渭、朱耷、石濤、揚州八怪諸家的藝術特色,以及吳昌碩等人的革新精神,并吸取了民間藝術的豐富營養,博采眾長,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開創紅花墨葉一派。
勞動人民純正善良的品質和思想感情,是成就齊白石的基石。他生于民間,長于民間,是從民間美術中破繭成蝶的典型。他酷愛畫蝦蟹蟲魚、花鳥山水,這源于他對生活的細心觀察,熟悉它們的習性,是充分生活累積后的創作,因此能夠生動風趣,詩意與畫境密切結合,形神兼備,樸實優美。同時,他作品中所描繪的對象,如牧牛、蔬菜、瓜果等,無不體現著他對農村生活的回憶,進而升華為他對生活、對勞動、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與歌頌。
齊白石以詩、書、畫、印“四絕”,流芳百世。他取“不似之似”為“百花傳神”,行“衰年變法”創“紅花墨葉”。他師法古人,也師法造化,達到了寫生與寫意的統一。他融世俗情趣與文人雅趣于一爐,不僅拓展了傳統繪畫的題材范圍,而且為這一傳統題材注入了時代精神。他創作的作品,既有人民性,又有民族性,并且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得完美無缺。其作品筆墨洗練酣暢,充滿了純樸濃郁的鄉土氣息,既為文人欣賞,也贏得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
齊白石沒有照搬古人的筆墨沉積,而是感悟當代文明進步精神,以精簡、準確、高效的生命追求,使中國繁復的水墨畫表達手法與時代節奏同步,精練到意境和意會的文化語境,把當時壓抑的中國文化求生的情緒,激活到仿佛新生一般鮮明、亮麗。
齊白石將千年筆墨深沉的中華文化之視覺表現藝術,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元素,使中華民族數百年缺少激情變化的藝術煥然新生。齊白石的文化現象也發人深?。涸谀莻€時代,只有匹配了時代心律的藝術語言,才是中國當代的語言;只有匹配了世界心靈節奏的藝術語言,才是世界文化都能溝通的時代語言。
齊白石用自己特有的對生命的細膩理解和對和平的謳歌,創造出了世界人們都能讀懂的藝術語言。他不僅用自己的作品,豐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而且用他的作品參加了保衛和平的神圣事業,因而引起了世界人民對他的廣泛關注。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授予他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他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他無愧于這些光榮的稱號!
放牛娃出身的齊白石,從一個農民到木匠,繼而成為一位藝術家。究其緣由,在于他天資聰穎和勤奮篤學的精神、敢為天下先的革新理念、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的深厚感情。齊白石從童年到中年的學藝,再到晚年大器修成,在數次藝術升華與心靈的跨越中,樸實地表現了大師對技法與人格高度的不斷領悟與追求,準確地表現了大師對生命的理解之文化高度。在今天紀念齊白石,研究齊白石繪畫藝術,學習齊白石精神,更具現實啟發意義。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