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迅個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蘭江岸邊的人家 陳向迅
2013年12月30日,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共同主辦的“陳向迅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對陳向迅在中國畫當代創新與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其創作特點進行了中肯的評點。
據了解,本次展覽是陳向迅在國內舉辦的首次大型個展,是對其多年來藝術實踐和追求的多方位展示,共展出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百余幅。展覽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展出近幾年創作的大幅設色意筆山水,是對當代山水表現形式和語言建構的探索,包括《春來江水綠如藍》《清景無限》《正是江南好風景》《江上有秋山》等;第二部分展出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的成名作《牧歌三月》《燕子聲里》《家家唱晚》《杏花枝花》等,并以經過特殊方式處理的新媒體形式亮相,是對早期作品的再創作,光影中賦予了一種水墨之外的視覺感受,并與其多年來創作的《蘭江記憶》組畫和部分《瓶花》作品在同一空間展出;第三部分展示其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水墨作品,包括將傳統資源進行局部轉換的《課徒》系列,把書法碑帖和山水經典重新組合的《水墨構成》,意象上強調神秘和冷寂感覺的《門神》,以及潑墨寫意的《山雨》系列。
陳向迅,1956年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并留校任教;1990年該系山水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師承陸儼少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向迅的作品重視形式語言的表達,講究筆墨表現的傳統意味,追求厚重而充實、豐富而精致的整體效果和畫面構成。多年來,他始終在思考中國畫該怎樣不失傳統、又與當代接軌。雖然其每一次創作探索,會引起一些爭議,但他堅持求“變”,在當代水墨表現語言實驗和變革方面的探索,是較為成功的一位。在展覽中可以看到陳向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從重彩寫意的五光十色,到水墨語言的深沉厚重。從他本科畢業創作用丙烯黑色替代了傳統的墨,到《課徒》系列嘗試不同的黑顏料作畫,不斷試驗傳統中國畫顏料如何與其他不同性質顏料結合使用。他的畫中,色與墨融合多變,常用豐富的小色塊筆觸代替平涂的大色塊,讓設色不流于簡單的渲染,講究水墨設色的完整精致。在他看來,中國畫設色是對筆墨層次的一種色調補充,而不僅僅是追求色彩自身各種對比關系的表現。重要的是,中國畫設色在于心境和意境的創造,創作寫意山水畫時,不必太關注真實景物中的光影關系和色彩變化,而是要關注情景交融中的內心感受和傾訴。
展覽將持續至2014年1月10日。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