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書圣 敬畏取法——評周振華書法藝術
跪拜書圣 敬畏取法
——評周振華書法藝術
書法作品 周振華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文化現(xiàn)象,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即歷代的書法大家、名家,除其書法技藝蓋世絕倫外,文筆文章也異常精彩,動人心魄。中國書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兼作家書畫院院長、北京書協(xié)理事、北京昌平文聯(lián)主席周振華在文壇早有盛名,然而他的書法同樣造詣頗深,在他的藝術世界里,文學與書法兼收并進、相得益彰。
文學界的評論家們認為,周振華的散文之美,沒有刻意的營造,沒有矯揉的粉飾,它來自于鄉(xiāng)間,帶著泥土的芬芳,帶著莊稼的質(zhì)樸;它傾注著真摯的情感,帶著父愛的慈祥,帶著母愛的溫情,帶著家鄉(xiāng)的夢縈。細觀他的書法,簡潔、質(zhì)樸、清純、溫文。周振華以唐楷開蒙,自幼勤學苦練,這無疑為他的書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敬仰王羲之,以致他常常走進曠野,以一位書者的虔誠向著群山吶喊:“跪拜羲之,擁戴書圣!”他的案頭也常以多種字體呈現(xiàn)這八個字,這是他心靈深處發(fā)出的敬畏。
他的行草書取法“二王”,對晉人的名碑法帖獨有鐘愛,用功最勤。此筆意書寫的聯(lián)句和詩文,其結字端莊、樸厚古茂,凝重中盡顯峻利,雄強中又不乏雋美。他的楷書取法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等碑帖,其所書寫的《紫氣東來》《書以言情》《積健為雄》等作品,皆筆力雄健而又不失活躍靈動。而他尤為擅長的是行草書,在行書取法上,緊緊扣貼于王羲之集字之《圣教序》,字字苦攻求至。他的行書得益于《圣教序》,小草嚴格取法書圣之尺牘、十七帖,智永的《草書千字文》,孫過庭的《書譜》等經(jīng)典法書之滋養(yǎng)。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臨“二王”筆意的作品,以及“松濤山岳”聯(lián)等作品,字里行間充滿了書卷氣,溫文爾雅,恰到好處。近年來,他又上溯漢代碑碣與商周鐘鼎大篆,尤以漢碑最有心得。周振華在這些年間潛心求索,筆耕不輟,諸體兼擅,并能入帖出帖、脫胎換骨。
周振華于書法藝術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廣泛涉獵,多有所得,他偏愛歷代法書經(jīng)典,從研習經(jīng)典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滋養(yǎng)。他經(jīng)常說:“書法一定要取法乎上,要臨經(jīng)典之帖,要找源頭,找對源頭。不然,一輩子、兩輩子的功夫都會白搭進去!學書,要心到手到,更重要的還有人品要到?!彼麑W書注重的是從深層面上體悟,從規(guī)律入手,循序漸進。在他看來,“取法乎上”是學書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求在不斷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挖掘,正本清源,做長時間的積累,是唯一的一條出路。而在深層面上體悟的同時,他也在廣層面上游弋:文、史、儒、道,涉取廣泛加之豐富的生活閱歷、開闊的藝術眼界、坦然的處世態(tài)度,如此造就了他在藝術上的獨具個性和審美內(nèi)涵,也造就了他在書法藝術上的審美取向。在這其中,他的作家背景,對其書法創(chuàng)作不無影響。
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一切藝術之母。書法作為藝術之中的一個門類,亦離不開文學。在周振華的藝術世界里,文學總是溫潤著他所開辟的各個領域,表現(xiàn)出文學具有極強的滲透功能。在他看來,書法在視覺上呈現(xiàn)出來的是神韻與意境,文學則在敘述中傳達著感悟與思考,他應邀常為一些報刊題寫文學作品標題,他說這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創(chuàng)作,比自創(chuàng)作品更有意味?!捌鋵嵶骷視H顯文人的亮色,作家書法已成為中國書法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實中有些人就喜歡作家的書法作品,當問他們?yōu)槭裁淳拖矚g作家的書法作品,他們說的更多的是感覺。感覺作家的書法有作家的味道,有作家的深邃,有作家的靈動。”作為書家的周振華,一如他的一幅章草作品《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筆墨之中自有作為作家的周振華的獨特味道。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