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龍尾硯即歙硯,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因硯石產于江西省婺源縣的龍尾山而得名。記者在婺源見到縣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亮根時,他正在一方方硯臺之間穿行不止,身后是時斷時續的施工聲,由他一手創辦的“朱子藝苑”正準備開業。
“朱子藝苑”是一家從事龍尾硯研發的企業,地處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取名“朱子”,也是對先賢精神的弘揚。因此,他也更愿意強調自己歙硯雕刻藝人的身份,他樂意在那些質地細膩、紋路清晰的石頭上精雕細刻,揮灑自己的藝術追求。
“和很多前輩、同行一樣,我也是學徒出身的。”江亮根說。
江亮根是江西婺源江灣人。1991年,高考落榜的他面對家鄉的青山綠水,探尋未來的方向。“是一塊石頭改變了我低落的心情。”江亮根說。一次,他去附近加工硯臺的表姐家玩,正看見一名返鄉臺商不惜重金買下一方精美的硯臺,頓時心中一亮,決意跟表姐學習硯臺雕刻。5年的光陰,他以石為紙、以刀為筆,漸漸領悟了石頭中蘊藏的精神價值。
在申報非遺傳承人的推薦表里,這樣記錄著江亮根的傳承譜系:啟蒙師傅——吳鳳珍,進修師傅——汪德欽,指導師傅——方見塵,深造師傅——方欽樹。方欽樹是方見塵之父,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歙硯雕刻匠師。這幾個名字的先后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到歙硯雕刻藝人對民族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江亮根欣賞古人愛硯的態度。黃庭堅在《硯山行》中如此評說龍尾石:“不輕不燥稟天然,溫潤重實如君子。”所以每有客人來“朱子藝苑”挑選歙硯,他都毫不保留地演示“一看、二掂、三摸、四敲、五洗、六刻”的方法。
江亮根愛硯,也愛硯石,這里面有商人的敏感,也有藝人的樸質。2011年,婺源縣龍尾硯原產地開采出新的“歙硯王”,石料單體重達28噸,硯石長5.68米、寬3米、高1米,刷新了此前世上最大歙硯硯石10.8噸的紀錄。如此巨大的硯石讓江亮根夜不能寐,最終斥資380萬元買下了它。江亮根說:“我買到的不僅是一塊石頭,還有順應歷史的一脈文化、一種價值。”直到今天,他依然認為自己有義務將這塊巨硯寶石珍藏在“朱子藝苑”中,讓更多人能看到它。
多年的經營讓江亮根有了更多的追求,將經營所得反哺于文化,他把“朱子藝苑”擴建為一個既有文化品位的龍尾硯生產企業,又集參觀、購物、休閑、欣賞為一體的龍尾硯大觀園。“因為,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江亮根說。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