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意攝影 靜山遠韻
湖山攬勝 11cm×40.5cm 1984年
張大千 37.8cm×30.5cm 20世紀50年代
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攝協、亞洲影藝聯盟、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主辦的“靜山遠韻——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在中國美術館于10月30日落下帷幕。這是郎靜山的作品首次在中國美術館集中亮相。整個展覽分為集錦、人文、畫意三大篇章,展出中國山水、人與自然、集錦創意、大陸風景、臺灣鄉土、人物攝影、氣韻、線條的游戲、人體疊影9個主題。展覽中既有被人們所熟識的集錦攝影作品,又有郎靜山鮮于面世的紀實攝影作品;既有集錦攝影作品的完美呈現,又有作品創意過程的細節縱覽;還包括通過新媒體的動態演示;此外,還有珍貴的文獻和實物資料,是對郎靜山攝影藝術的全方位展示。
絕嶂回云 61cm×42.2cm 1942年
山舍炊煙 27cm×36cm 1933年
畫意攝影獨步天下
早在20世紀20年代,郎靜山將西方舶來的攝影術與中國傳統的畫理相融合,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造性地開拓出“中國集錦攝影藝術”,并以集錦攝影獨步天下。1928年,郎靜山擔任《上海時報》首任攝影記者,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攝影記者。此后他成功地進入國際眾多的攝影比賽。1932年創作的《柳蔭輕舟》入選日本攝影沙龍后,1934年,以黃山峰樹為主題的第一張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滿載著世人的驚羨眼光問世,從此開啟郎靜山在攝影藝術創作道路上的輝煌歷程,創下了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屢獲大獎的輝煌紀錄。1944年,美國攝影學會為他舉辦攝影展,曾巡回美國39個城市展出,1980年還被美國攝影學會選為世界十大攝影師之一。
作為中國的畫意攝影之先驅,郎靜山的攝影作品,重在表達中國畫的美學意境。其作品既講究構圖,又注重謝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既有宋元山水那種大氣磅礡的風貌,又有文人畫的淡泊特質。其暗房更是較早地運用各種手勢遮疊,不囿于媒材的綜合利用,有時以漸遠漸淡的手法制造輕盈的感覺與無限的空間,有時又以濃厚的色調呈現出深遠的空間,都有一股特殊的氣韻,將藝術之生命力巧妙升華,其《仙山樓閣》《松蔭高士》《曉汲清江》等作品即是最好的見證。
展覽同時展示了郎靜山在中國攝影史上具有開創地位的作品——《中國》,在所有郎靜山的藝術中是最具時代意義的。在視覺的表達上,《中國》充滿視覺沖擊力。它是單純的黑白對比,而大面積的黑巖,擴大了長江氣勢上的雄偉,也是絕非傳統唯美的模式。
春樹奇峰 61cm×42.6cm 1934年
楓橋夜泊 61cm×37.4cm 20世紀60年代
鏡頭記錄畫壇名家
除了集錦和畫意攝影,郎靜山作品的看點,還在于從攝影作品中,能夠看到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等20世紀中國畫壇“名家大腕”的傳神瞬間。“去臺的名人雅士,我父親全都拍過,他的鏡頭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人文?!崩伸o山的小女兒郎毓文女士說。
郎靜山作品中,身著古代服裝,或者仰望群山,或獨釣江雪,或林中靜思的點景人物,都指向一個人:張大千。
郎靜山與張大千的友情,亦是20世紀中國文藝史上的一段經典佳話:在張大千“沉迷”于“仿古偽畫”的創作時,就多次通過郎靜山拿給黃賓虹看,以試探后者的“眼力”;郎靜山第一次做裸體攝影藝術展,就是張大千為他“站臺”:買一張郎靜山攝影,他就畫一張國畫送給觀眾?!拔腋赣H在50年代曾經和張大千、溥心畬他們去日本旅游,張大千在那里喜歡上一個日本長發姑娘,父親還幫他們拍了照片?!崩韶刮幕貞?。
“他生前,曾不僅一次地表示,自己的創作目的,不是為了顯現自己是藝術家、攝影師,而是想要通過畫意攝影、集錦攝影……宣揚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的精神融入攝影藝術之中?!崩韶刮恼f。
在展覽舉辦之際,郎靜山之女郎毓文向國家捐贈郎靜山攝影作品134幅,為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作品自己會找地方,它該到哪里就到哪里。”談起捐贈,郎毓文說。對于此次展覽之緣起,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則表示,時值中國美術館建館50周年,館方設立“影像中國——20世紀中國攝影名家”系列典藏項目,以期推動攝影藝術的國家收藏。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