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火車去看戲
坐著火車去看戲
——十藝節(jié)山東老百姓看戲的故事
現場看戲很驚艷
對于濟南市民朱先生來說,青春版《牡丹亭》是他期待了很久的一部昆曲作品。10月18日至19日,作為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文華獎”參演劇目,《牡丹亭》在濟南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連演兩場。這是座新建成的劇院,距離市中心很遠,還沒通公交車,交通不便。18日晚,朱先生下了班就從單位打車到劇院,出租車費就花了52元。他買了280元一張的票,是最高票價,在第一排正中間的位置。演出結束后,回市區(qū)的出租車很難打得到,對于怎么回家,在開演前,他還沒計劃好,但是臉上的表情是:先看戲再說。其他的問題,此刻都不那么重要。
這一晚,將近2000個座位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全坐滿了。第二場的票,也早已售罄。朱先生告訴記者,昆曲此前沒有來濟南演出過,“多是京劇和豫劇”。濟南觀眾以一種極高的熱情來迎接《牡丹亭》。在劇院大廳,《牡丹亭》劇組擺放了海報、宣傳冊、扇子等這部戲的衍生品,觀眾們一進來就直奔這里,把柜臺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掏錢就買,10元一份的海報和宣傳冊賣得最快。
朱先生也買了一份海報,仔細卷好,連同照相機放在座位下面。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關注到了青春版《牡丹亭》,從此就迷上了這部昆劇,但只能在網上看。現在,因為十藝節(jié),他終于有機會在家門口親眼看演出了。為了便于觀眾理解,舞臺兩側打出了唱詞和念白,但朱先生自始至終沒有看一眼。“在網上看了多少遍了,基本都能聽懂。”他向記者解釋。演出結束后,他表示,現場看和在網上看視頻,差別還是很大的。“這是完全不能被盜版的東西。”他這樣表達自己的驚艷感受。
很多戲一開票就賣光了
高樓上掛著大幅十藝節(jié)的宣傳海報;絕大多數公交車上都掛著寫有“美麗中國夢 多彩十藝節(jié)”或“熱烈祝賀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在濟南舉辦”的紅色橫幅;公共報刊亭前,有老人彎著腰仔細研讀報紙上關于十藝節(jié)的報道……濟南整座城市,都充溢著十藝節(jié)的氣息。到了晚上,各個劇院里,就開始唱起了京劇、豫劇、呂劇、黃梅戲、昆曲……自開幕之日起,連續(xù)兩周的時間,多個戲曲劇種在這里輪番登場。
這是真正屬于老百姓的節(jié)日。從建設豪華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到山東劇院、梨園大劇院等,“十藝節(jié)”參演劇目的票價,真正做到了讓老百姓看得起,票價基本都分為280元、180元、80元、20元幾個等級,且前五六排,均賣280元。這樣的票價,讓很多從未進劇院看戲的老人,平生第一次走進了劇場,并且坐在了第一排。
10月19日,在山東劇院上演黃梅戲《徽州女人》。吳先生帶著父母和七八歲的兒子,占據了第一排正中間的幾個黃金位置。他告訴記者,父母是第一次來濟南,正逢十藝節(jié),就買了票帶他們來看。“我不太懂戲,但我爸喜歡黃梅戲。”此刻,60多歲的邱大爺和老伴兒坐在第三排,安靜地等待戲的開始。他們昨天坐了5個小時的火車,從臨沂趕到濟南來,就是為了看今晚的這部戲。“孩子在濟南工作,說給我們買了兩張十藝節(jié)黃梅戲的票,讓我們來看。”邱大爺對記者說。之前他只是在電視上看過黃梅戲,知道《天仙配》。十藝節(jié)后面的戲還看嗎?記者問他。“那要看孩子還給買票不?”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
對于郭先生來說,票價不是問題,這個十藝節(jié),他的愿望是去剛開放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看場戲。10月20日下午,他直接去了趟大劇院,去了才發(fā)現當天沒有戲演,要到22號才會上演京劇《項羽》。但第一次去大劇院的他也因此探好了路:“先坐快速公交到黃岡,再從那里打車過去。”回來后他就來到了梨園大劇院,當晚演出京劇《月照塞北》,他提前三四天在網上買的票。“很多戲買不到票,一開賣很快就沒了。”
開車跨市去看戲
“昨天我的一個同事給我打電話,問我在哪里,我說在濟南的十藝節(jié)組委會幫忙。他說我正想問你哩,天天電視上新聞上都在說十藝節(jié),十藝節(jié)到底是個啥活動?我告訴他,就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這是一個藝術的盛會,藝術的門類很廣,大家聚在山東,搞一次大的文藝會演。”10月21日,何先生向記者講述他和同事關于十藝節(jié)的交流時,情不自禁把普通話變成了山東話。
何先生在菏澤鄆城縣的文化體育局工作,十藝節(jié)期間,被抽調到濟南十藝節(jié)組委會,這種參與,無疑讓他很自豪。他喜歡看戲,尤其是山東梆子,因為這就是他的家鄉(xiāng)魯西南的地方戲。當晚,他要開車去80公里外的泰安看山東梆子《兩狼山上》。看完當晚再開車回來,他算了算:“演出完9點半,10點半能回到濟南。”
“在山東舉辦十藝節(jié),確實提升了整個省的文化氛圍。”何先生對記者說,“從去年開始,我們縣舉辦了好幾次迎接十藝節(jié)系列活動,舉辦的票友大賽歷時兩個多月。省里還舉辦過一個山東梆子票友聯誼會,設了8個分賽區(qū)。因為這些系列活動,讓藝術的受眾面更廣了。”
在鄆城縣,何先生就經常去各地看戲,當地的戲曲院團很紅火。他介紹,鄆城縣的地方戲種類很多,“以山東梆子為主,豫劇、四平調、大平調都有”。“鄆城縣現在有一個國家院團和16個民營院團,他們平常的演出,以鄆城為中心輻射到周邊,效果很好,靠這些就能維持生存。我來濟南的時候,縣城周邊有三臺戲在唱。”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