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藝有大美之風范
明萬歷黑漆描金龍紋方角藥柜,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藥柜同為成對組柜之一。柜內中心和兩側分別有八方轉動式和上下相疊式抽屜各十層,每個抽屜內又分為三格,共可盛放藥品140余種。抽屜表面金漆墨書藥材名稱。柜面描金,繪龍紋。柜背面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并描金書“大明萬歷年制款”,做工極為精細華麗,是明代宮廷大漆家具精品。
清中期紫檀攢牙條雙龍紋擋板翹頭案,長2.9米,寬0.53米,面心紫檀四拼而成,下裝八條穿帶支撐。厚重碩大,樸素大氣,雕刻線條簡練,是清代紫檀案中精品。
皮革、布藝雖然時尚柔軟,終究是少了一股天然的氣息,黃花梨、檀木散發出來的獨特味道古人喜歡,今人也追慕。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家具珍品”專題展覽,集中了國內現存的明、清兩代不同階段、各種類別的家具84件組,展品總數達百余件,家具藝術品無論是規模、種類、品相,還是展覽設計均比以往同類展覽有所超越,成為國內博物館界為數不多的自主設計的古代家具展覽之一。
本展覽所精選的百余件家具珍品,均為中國明清時期家具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家具發展歷程中巔峰時期的代表作。除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主要藏品外,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館、香港研木得益、嘉木堂等收藏機構也呈現了部分珍品。展覽力求通過中國明清時期家具珍品的展示,使廣大觀眾充分了解明清家具的造型藝術特點,全面感受明清家具所具有的深厚文化蘊涵與精美高雅的藝術魅力,進而深刻認知中國古代家具之“大美”所在。
家具作為社會物質生活的一部分,從遠古到今天,伴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發展和演變,集中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據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介紹,中國古代家具經歷了一個漸變過程。漢以前人們席地而坐,家具以矮型的席、案、床、榻等為主,到唐宋時期高型家具得到普遍使用,并逐漸成為主流。明代中期以后,高型家具進入成熟階段,除髹漆家具外,更多出現了簡約而精美的硬木家具。其中,特別是黃花梨木材的選用,出現了造型簡約、線角流美、工藝精湛,可謂登峰造極的家具藝術。清代高檔家具選材以紫檀、紅木為多,裝飾富麗華貴,工藝復雜多變,形成了清代家具藝術風格。中國明、清家具藝術代表了中國古代家具的最高工藝水平。
(編輯:黃遠)
· | 登峰造極之藝 中國明清家具珍品展國博開展 |
· | 國博下半年展覽精彩紛呈 |
· | 國博舉辦黃永玉九十畫展 |
· | 國博向雅安捐贈《復興之路》圖錄 |
· | 國博首次收藏當代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