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設計教育的使命——訪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

      時間:2013年10月18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張志勇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校園景觀

        10月18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建校40周年。40年,是人生的壯年,也是一所大學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40年里,山東工藝美院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辦學道路?如今又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該怎樣發展?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民協副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

        記者: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創建于1973年,目前是全國31所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工藝美術學院,您怎么看工藝美院的40年發展歷程?

        潘魯生:今年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建校40周年,作為一所年輕的大學,40年里,我們經歷了工藝美術教育從蓬勃發展到轉型變遷的過程??梢钥吹剑诠に嚸佬g教育蓬勃興起的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大批工藝美術學校紛紛成立,但隨著工業設計興起,國內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興設計”、“廢裝飾”的爭論,1998年本科專業目錄中“工藝美術”被二級學科“設計藝術”取代。演進中,早期成立的工藝美術院校大多都轉型發展、蹤跡難覓,而我們始終堅守教育陣地,為工藝美術正名,其間不無轉型沖擊的陣痛,但學校堅定工藝美術理想,將教育目標從面向產業需求提升到文化發展的層次,堅持開展傳統工藝教學,進行不間斷的社會調研,積極倡導并投身于工藝美術傳承和設計創新事業。我們堅信,只有守住文化的根脈,才有發展的潛力;只有做好文化的傳承,才有發展的根基。可以看到,2011年“工藝美術”重回本科專業目錄。而早在2004年,我國工藝美術產業內銷就開始超過外貿,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工藝品在國內市場的需求不斷升溫。應該說,這種堅守經受了歷史的檢驗。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科研成果“手藝農村——山東農村文化產業成果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40年里,我們也經歷了高等藝術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型,這個過程充滿了競爭和挑戰。我們努力探索設計傳承與創新之路,面向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設計教育。特別是近十年,從教育的規律出發探索學校的發展道路,從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對接的焦點著手,求解設計教育的現實問題,在國內外合作交流和社會服務等廣泛而立體化的架構里,努力實現學校的全面提升和發展,取得了一些比較扎實的成果。

        記者:經過多年的堅守,今天的山東工藝美院是一所怎樣的設計類大學?

        潘魯生:如今我校是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附中教育多層次辦學格局。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市招生,現有26個本科專業、48個專業方向,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課教學部、藝術與設計實踐教學中心等13個教學單位,建有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傳統手工藝研究基地、中國民藝研究所、設計策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近年來,我們努力強化辦學特色,突出能力培養模式,率先提出了“實踐教學型”的類型定位,全面構建并不斷優化“創新與實踐教學體系”,努力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和技術能力”的“創新型應用藝術設計人才”。近年來,不僅在國家教學評估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而且建成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入選教育部“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成為山東省首批名校工程建設單位。

        記者:隨著“設計”行業不斷升溫,競爭越來越激烈,山東工藝美院如何突出自己?

        潘魯生:過去的十年是國家尋求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的十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自覺意識不斷提升的十年,是高等教育從規模擴張走向內涵發展的十年,是信息技術、虛擬交通突飛猛進、深刻改寫生活方式的十年。正因為如此,“設計”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設計教育空前發展,開辦設計類專業的院校以年均13%的速度遞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1705所高校開設設計類專業,設計類專業入學新生逾51萬人,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設計教育規?!?。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挑戰,規模龐大的設計教育能否充分擔當起設計造血功能,是一個關鍵問題。

        作為一所省屬普通高校,在龐大的設計教育格局里,我們如何定位?當文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文化資源保護到文化產業發展全面展開,作為以“工藝美術”立校的設計大學,我們如何作為?當科技不斷更新產業業態、改寫生活方式,作為一所培養設計人才的高校,我們又該如何發展?這一系列問題,不僅需要在理論層面上認識和解答,而且必須在理念凝煉和升華的同時付諸實踐。中流擊水,不進則退。如果不能以特色強校,將陷入趨同化的危機;如果不能在文化傳承上有所擔當,將失去立業發展的寶貴根基;如果不能以教育的形式動態地充實和詮釋工藝美術與當代設計的內涵,則難以實現設計引領的使命。所以,我們不斷找尋特色發展之路,進行了深入探索。

        我們認為,在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轉向大眾化的背景下,只強調人才培養層次、研究層次,將忽略人才培養的社會服務功能,我國更多的是需要應用型大學。所以我們從設計藝術學科的專業特點出發,突破既定的類型劃分,提出“實踐教學型”的定位,特別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功能,并進一步依據專業培養目標、設計藝術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實踐教學的探索,根本目標是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專業招生考試現場 

        記者:在傳統工藝美術和當代創意設計之間,山東工藝美院如何定位?

        潘魯生:我們認為,應當在傳統工藝美術和當代設計之間搭建溝通轉化的橋梁,可以說,加強傳統文化資源設計轉化是文化創新發展的需要。農耕時代中華民族有許多智慧原創,但在工業時代、信息時代,模仿多于創新。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傳統手工藝在向高端藝術市場發展的同時,另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是作為時尚產業、設計產業、旅游文化產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甚至以其本來的形態融入,成為這些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顯著的文化標識。手工藝因此也成為現代產業運作中的一種知識資產,能夠創造更大的附加值,在其他投入不變的情況下,使邊際收益不斷上升,提升文化價值。我國有豐富的傳統工藝美術資源,且具備“手工藝+設計創意”模式發展工藝文化產業的條件,應當加強設計轉化,使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創新和發展。

        就山東工藝美院而言,目前建立了以設計學為主體,美術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相互支撐的學科布局。我們希望以傳統和前沿為兩端,帶動學科專業整體發展。同時,一個關鍵的著力點是建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體系。一直以來,傳統民族民間文化教學與研究是我校的辦學特色,學校建有中國民藝研究所、民藝博物館、現代手工藝術學院,我們以此為基礎,深化相關理論研究,努力通過人才培養和科研創作重塑手工藝術的文化精神和藝術樣式,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應用與設計轉化。同時,在數字傳媒、工業設計、建筑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等方面,不斷加強傳承文化資源的設計傳承,充實具有中華文化內涵的設計語言和設計理念,在傳承與創新中實現發展。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實踐教學場景 

        記者:近年來,山東工藝美院參與承擔了一系列重大設計項目,如上海世博會山東館、第十一屆全運會會徽等為大家熟知。學院在開展社會服務方面有怎樣的規劃和理念?

        潘魯生:我校的辦學理念是“設計服務社會,設計引領生活”,作為一所設計專業院校,要在社會服務中發揮獨特作用。我們希望面向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和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高端設計創意平臺,主動承擔和參與重大課題,為行業和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提供學術支持和技術支撐,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相關行業和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學術基地。目前,我校與濟南、淄博等14個地市政府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與海爾集團、浪潮集團等3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山東省藝術與設計產業創新戰略聯盟”,通過開展社會服務,促進學科建設,構建適應學校發展和社會服務領域的專業集合,提高科研創作水平,并以實踐教學為核心,使設計人才培養與經濟規律、市場規則、產業現實相聯系,切實提高設計人才培養質量。

        記者:當前設計理念、技術、文化都在不斷更新,根據設計發展的趨勢,山東工藝美院有怎樣的人才培養計劃?

        潘魯生:當前,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一輪產業革命興起,歐美發達國家開始新一輪“實體經濟”回歸;信息技術領域發生新變革,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我們需要重新考量當代中國設計人才的需求與類型,具體包括四種類型的設計人才:一是關系傳統手工藝等中華造物文明傳承的工藝傳承型設計人才,二是致力創新驅動的科技創新型設計人才,三是面向經濟發展的產業服務型設計人才,四是著眼生態文明大局、側重理論研究與戰略規劃的策略研究型設計人才。我們將從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和策略研究等方面重點出發,加強人才培養,服務相關產業和文化發展。

        記者:對工藝美院的未來發展,您有怎樣的期待?

        潘魯生:我們的校訓是“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說的是造物與設計,也是文化傳承發展的境界。我想,設計教育直接關系未來的發展,關系到未來設計人才資源的構成和創新發展的潛力。如果說,21世紀是一個屬于發明創意者和設計專利擁有者的“概念創意的時代”,設計作為一種創新型生產力將廣泛滲透到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的全部過程,我們更要把握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設計人才提出的多元化需求,在把握設計學科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分析設計產業和創意經濟的基本趨勢、探討設計人才類型和培養體系的基礎上,明確設計教育的發展思路,求解當下問題,從關注教育層面實現設計格局的優化與發展。我們將一如既往肩負起設計教育的使命。要而言之,設計創新生活方式,我們將始終守護工藝美術的境界去創意創新生活;設計引領時代風尚,我們將始終踐行設計服務社會、設計引領生活的理念;設計融會科學與藝術,我們將始終傳遞設計的人文情懷,堅持設計的文化理想和追求。


      (編輯:高晴)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人成高清视频|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 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美丽姑娘免费观看在线观看中文版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成人AV片无码免费|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 暖暖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