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國畫誕生 崔自默水立方揮毫《大好荷山》
2013年10月13日上午,北京奧運村水立方,藝術大師崔自默激情潑墨,完成了世界第一大國畫,題為《大好荷山》。該作品由26張特制宣紙拼接而成,每張宣紙長10米寬3米,合計總長260米,計780平方米,可謂波瀾壯闊。此巨幅國畫使用墨汁100公斤、顏料50公斤,用時3小時。據悉,此前崔自默創作過世界最小宣紙國畫,尺寸僅1平方厘米,與今天的巨作相比,大小相差竟達780萬倍!
崔自默說:“這確實是一次挑戰。此前我畫單幅10米長的巨作,最快也要用半小時,這次是26倍的勞動量。24幅主畫加上兩側的巨幅對聯,單幅使用時間超過5分鐘,整體就會超過3小時。延續到下午再持續工作,自己和現場觀眾的興趣就都就沒了。”記者問到崔自默何以敢迎接如此挑戰,崔自默說:“其實信心和經驗才是可靠的依據。我自從接到活動策劃方的邀請,就一直在思考整體布局和創作方法。人物、山水、花鳥,雖然我都能畫,但在北京水立方的現代建筑里,那么大尺幅,那么短時間,瞬間工作量那么大,只能畫超大寫意的。我喜歡畫荷花,所以選擇荷花的意象,同時賦予它河山的恢弘氣勢。《大好荷山》整體可分為兩部分,分別由‘好’字與荷花瓣形狀的‘山’字構成。荷葉主體采用塊面結構,用潑墨完成,荷花瓣則用五彩點狀布置墨色中間。成熟的構思之外,體力要需要,尤其重要的是激情。莊子所謂真畫家大畫師的解衣磅礴的境界,我算體會到了。”“大藝術,必然是一個行為過程。面對挑戰,我必須變換角色,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境界。云煙供養、胸有丘壑、吞吐大荒,這些文論畫語,都不是虛詞啊。‘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忽然絕叫三兩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當年的吳道子與懷素等藝術大師們,那種筆墨驚風雨的氣魄和景象,令人神馳!”
據此次活動策劃者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總策展人白十源先生介紹說:“我們一直想策劃創作世界第一大國畫,將來在國內外巡展時會是一大亮點。崔自默博士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者型畫家,他的作品幾乎涉及了視覺藝術各個門類。‘荷花王’是崔博士的一個綽號,他筆下的荷花姿態萬千、風格多樣,尤其是早已經超越了傳統格式的荷花模式,注入了人文、歷史與科學的元素。正如作家梁曉聲所贊,‘特具陽剛之美’。崔自默‘畫荷如山’,‘畫荷如人’,有了天地人文的思考,引人遐思。崔博士畫過世界最小的國畫,再來畫世界最大的國畫,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我們可以想象,這樣壯觀的作品,觀眾在前面留影,大小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可謂嘆為觀止。這幅世界之最的《大好荷山》,誕生于北京水立方,可謂別有意味,從另一側面展現了以“藝術,科學,運動”為內涵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整體波瀾壯闊,細節變幻莫測,“盡精微,致廣大”的傳統文化精神,被崔自默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有過大不盈寸卻氣象萬千的精微小品,而今又有了大可走馬卻具體而微的宏篇巨制。
現場參觀創作的有很多崔自默的好友,其中有電影音樂家舒楠,他激動地說:“太厲害了!這簡直就是一部電影音樂的鴻篇巨制。崔自默我們有過約定,將來合作,把繪畫與音樂交織在一起,給讀者觀眾以全新的視聽感受。”
當崔自默博士忘情逍遙于紙上云煙之際,我想,繪畫雖然是視覺藝術,但偉大的藝術家都必須是思想的行動者。時間與空間、有序與無序、混沌中的能量與運動,這些,在崔自默巨大的作品中交織、超越、升華。當然,瀟灑的背后,也一定是驚人的艱辛,是才力、膽力、心力、眼力、臂力、耐力的集合。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