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視協:通過維權工作更好地服務會員
2012年5月8日,北京視協影視法律服務中心成立儀式。
近年來,根植于全國文化與影視業創作的中心,北京視協通過一系列創新的發展思路和工作機制,以“會員法律服務中心”的建立為先導,探索出一條符合電視藝術創作生產特點的維權之路,切實通過維權工作來服務會員,助力影視產業的發展。
據有關數據顯示,在以“內容為王”的影視業競爭格局中,中國在全球巨大的版權交易市場里所占份額極少。與此同時,影視法律糾紛頻發,爭議案件數量不斷增長。如熱播電視劇《甄嬛傳》被打著虛假廣告的所謂“甄嬛后傳”剽竊;電影《終極解碼》與《特殊身份》兩方各執一詞,導致糾紛近乎“無解” ;今年備受矚目的電視娛樂節目《我是歌手》演員因改編翻唱《燭光里的媽媽》引起版權糾紛;還有的劇組勞務、投資、發行、片酬、版權等糾紛屢見不鮮。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影視機構和影視人才匯聚于此,是名符其實的影視中心。北京視協會員人數已超過萬人,與其它省市相比,人才和影視機構數量均位居首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視協將為會員做好事、做實事作為切入點,以會員滿意不滿意、歡迎不歡迎作為檢驗標準,大力推動協會的權益保護工作創新開展。
探索符合電視藝術維權工作特點的創新之路
權益保護是一個新課題,如何創新思維,在探索中前進就顯得更為重要。
2010年3月20日,北京視協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協會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創新會員服務,加強行業自律與規范建設,推動權益保護工作。視協通過舉辦論壇、研討等一系列活動,與業內專家、法律專家等就“如何開展行業自律、加強會員法律創新服務”等話題進行了廣泛探討與反復論證。以此為基礎, 2012年,北京視協160家影視制作機構團體會員單位共同發出了“關于維護知識產權的倡議書” 。同年5月8日,“會員法律服務中心”成立,以“試驗田”方式提供示范性法律服務。此后,北京視協與北京市律協共同出版了《影視合同范本與風險防范》 《影視法律務實與操作指南》等書籍,為豐富會員法律知識、提高會員法律意識提供了有益的指導規范。中心與電影《火紅的杜鵑花》 、30集電視劇《掌門媳婦》 、 35集長篇電視劇《手相》 、 12集電視專題片《成長的秘密》等制作機構簽約,為小馬奔騰、樂視網的網絡影視版權提供維權服務等,通過維權服務為影視制作保駕護航。
探索符合文藝發展規律的維權工作機制
北京視協認為,通過維權工作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完善行業服務,關鍵是要把權保舉措落到實處,在工作中的設想是“點面結合”加“標本兼治” 。
一是“點面結合” 。搞好權保的試點,取得經驗,然后進行推廣,求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如北京視協正在嘗試推動北京視協權保(東城)聯盟服務試點。
二是“標本兼治” 。所謂的治標,即主要是指對已發生的影視糾紛,采取多元化爭議調解、仲裁或者訴訟服務,解決會員面臨的實際問題。所謂的治本,主要是指通過建立健全法律風險、糾紛預防機制,對勞動合同、買賣合同、投資合同、技術合同、發行合同、版權交易合同等實行監督,提供“保險式”法律綜合服務,避免或減少發生爭議及訴訟。
治本的前置服務與治標的后置服務的有機結合,可以達到“標本兼治” ,不僅能夠給影視精品生產提供一個良好的綠色環境,維護影視行業和諧健康發展,而且對促進符合文藝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建設,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探索符合當前影視維權工作模式
目前,北京視協依托在全國同行中率先成立的首家公益性影視法律服務組織,策劃組建近百名專業人士參加的“影視行業專家律師團” ,下設“法律咨詢、影視人民調解、訴調對接、商事調解與仲裁、版權登記”等服務機構,為北京視協會員在創作生產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法律咨詢、法律講座、合同風險提示等服務。
“影視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建立影視平爭化異工作機制,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商事調解及仲裁委員會”則為會員爭議提供法律優惠服務,體現當事人自愿、靈活、保密、專業、權威等共享特色服務。在會員影視爭議仲裁服務工作中,依據《紐約公約》規定的149個成員國相互之間均應按照公約要求對其他成員國境內的仲裁裁決進行承認和執行的內容,促進仲裁裁決具有比法院判決更廣泛的可執行性。仲裁一裁終局,體現高效與權威,這些服務將會為影視精品的創作生產保駕護航,以進一步發揮北京視協在全國影視法律服務創新方面的示范作用。
(特約通訊員 馬力海 史曉光)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