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聯:發揮橋梁作用 做好維權服務
四川省文藝家維權中心和澤坤律師所交流
四川省文聯的文藝維權工作開展較早,具有較為豐富的維權實踐經驗。經過多年的摸索,四川省文聯總結出“搭建平臺,構筑橋梁,提高意識,主動服務”的工作思路,并以此為指導,不斷通過內外結合、上下兼顧的工作實踐,將維權工作落到實處。
從無到有建平臺
要工作實,首先要機構實。2007年7月,經四川省編制委員會同意,四川省文聯在所屬的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四川卷編委會辦公室增掛“四川省文藝家維權中心”的牌子,四川省文聯維權中心正式成立。2009年7月,省文聯進一步健全維權部門——成立四川省文藝家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會《章程》規定,由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任主任委員,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任副主任常務委員,協會駐會負責人及各事業單位負責人任委員會委員。在日常工作中,投訴案件由常務副主任和專職工作人員處理,重大案件提交權益保障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如此一來,文聯黨組、藝術家協會、維權部門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強大合力,維權機構逐步完善,為四川省文聯的文藝維權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內到外筑橋梁
維權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各藝術門類,還有賴于政府、司法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而文聯因自身性質原因,工作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限。為解決這些問題,四川省文聯在推動維權工作之初就明確了強化維權工作的“橋梁”功能,且分“橫” 、“縱”雙向發展的工作思路。
“橫向”橋梁功能——接受文藝單位、文藝工作者的咨詢與委托,答疑解惑,傳輸資訊,為文藝界搭建通往版權登記、法律服務、維權訴訟的便捷橋梁。“縱向”橋梁功能——與中國文聯一道,發揮聯絡、協調作用,保護文藝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在發揮維權機構“橫向”橋梁功能方面,成功調解了民間傳唱作品《耗子告狀》的版權糾紛,協助省曲協以合同形式界定文藝職務作品“單位與個人”之間的權、責、利關系。在四川諧劇展演專場、藝術家小叮當表演專場、“花開的聲音”少兒曲藝大賽等活動中,都采取了文藝職務作品版權事前約定、責權先期定格的簽約方式,為與各藝術家協會和藝術家們的長期協作建立了可供參考的范本模式。此外,在四川省文聯的協調下,四川省澤坤、威爾、德恒等律師事務所免費為省藝術家協會和藝術家提供“法律咨詢、合同擬制”等服務,協助文聯維權部門處理版權糾紛、編寫法律文書。四川省文聯還積極參與版權界、司法界、律師界的相關活動,如全國統一部署的“版權司法保護行動月” 、音樂作品使用單位版權許可使用證書發放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不僅使外界了解了文聯組織的性質及文藝界維權的現狀,更使文聯組織和版權、司法、律師之間增進了溝通與理解,為共同維護文藝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奠定了合作基礎。
在發揮維權機構“縱向”橋梁功能方面, 2013年初,某駐京演出的川籍雜技團因合同原因與場主發生矛盾進入訴訟。該雜技團曾獲得過國際金獎,但因為糾紛導致數十名演職人員長達半年時間沒有工資收入。四川省文聯與中國文聯權保部密切磋商,為該團積極應訴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也為相關院團規范演出活動和演出合同起到了積極的借鑒作用。
“虛”“實”結合強宣傳
四川省文聯在調研中發現,著作權相關知識在文藝界的普及率較低,文藝工作者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文藝界越來越多的著作權侵權糾紛、侵權訴訟,歸根結蒂就是由這種意識不強造成的。所以,加強維權宣傳培訓,提高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維權意識,成為了四川維權的重點工作之一。
為實現“強化教育”的目的,采取了“虛、實”兼顧互補的宣傳方法。
“虛” ——建立“四川省文藝家維權中心網” ,開設熱點話題、案例之窗、維權解讀、藝術之窗、鑒定分析、維權咨詢等十余個欄目,及時發布維權中心的工作信息、省內外文藝維權動向,登載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并針對文藝類版權典型案例進行歸納、總結。五年來累計點擊量達到十六萬余次,數十名文藝工作者通過網站進行維權咨詢與交流,并得到版權登記、維權訴訟的幫助。
“實” ——編發維權宣傳資料。配合網絡平臺,編發版權教育資料《維權園地》 ,內容分前沿視點、專家論壇、維權新聞幾大板塊,每月一期,向省文聯各處室、文藝家協會、市州文聯發放。累計編寫資料二十余萬字,發送數千份。每一年的年終,維權中心還將有關維權信息、案例、訪談等內容進行重新梳理、挑選、歸納,并結集成冊,編印年度《維權合集》 。至今已編印兩期,共計2000余冊發送至全省21個地市州及151個縣、區文聯,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由上至下做服務
多年來,四川省文聯將“深入基層、服務大眾、促進繁榮、推動發展”的精神,融入到文藝維權工作當中,切實服務基層文藝工作者。
海峽兩岸友好協會書畫分會理事、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家順先生是知名藝術家,在石雕、書畫等領域皆有建樹,多次遭受侵權的困擾,如何將他的藝術品進行專業的版權登記和保護存在不小的難題。2009年,四川省文聯維權部門了解到王家順的困擾后,主動上門進行維權指導,請省攝影家
協會的專家將其石雕作品一一拍攝,系統化留存影像檔案,并啟動版權保護、版權登記。在大型壁畫創作時,維權干部協助拍攝創作過程,留存版權證據。
利用“文藝+法律”的雙向專業優勢,四川省文聯的維權工作不僅為體制內文藝單位、文藝家進行公益服務,還為體制外文藝工作者、企事業單位提供免費幫助。2009年開始為新語、智宇等多家民營文化企業做版權顧問,為他們提供版權登記、司法訴訟等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
四川省文聯還深入到邊遠地區開展維權工作,為基層百姓、弱勢群體的文化活動進行維權服務。2011年,四川省文藝家維權中心為金堂縣特殊教育(聾啞)學校智宇藝術團做版權顧問,為藝術團的臺本創作、排練、配錄音、表演等所有程序提供版權指導,并在殘疾學生舞蹈、美術、書法、攝影、戲劇等文藝技能培養方面傳輸信息,提供幫助。2012年5月,四川省文藝家維權中心為“關注老少邊留守兒童”系列攝影創作活動出任版權顧問。
對于文聯組織而言,文藝維權是一項需要不斷摸索實踐、積累經驗的工作。四川省文聯經過多年的維權實踐,認為只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探索與實踐,與時俱進,更新理念,不斷擴充服務職能和項目,就能為廣大文藝家、文藝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維權服務,使維權工作真正成為文聯團結、服務文藝工作者的重要抓手。
(特約通訊員 馬力海 史曉光)
(編輯:曉婧)
· | 四川省文聯決定成立文藝資源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