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藝術節”為民間與先鋒搭橋
鮑勃·迪倫專輯“John Westley Harding”。
MOMA后山音樂藝術節發布會現場。
昨天下午,MOMA后山藝術空間內搭起了一個竹棚子,專程從遼寧岫巖趕來的皮影戲班用四胡、板胡演繹起了樊梨花西征的故事。久遠而民間的聲音為2013后山音樂藝術節吹響了前哨。
后山音樂藝術節總監姜樹介紹,藝術節今年已是第二屆,將持續50天,是以音樂為主題,包括先鋒戲劇與舞劇、當代藝術展和攝影展的多藝術呈現的活動。從10月3日開始,將陸續有20多個國家的30多組藝術團體登臺。與平時兩三天集中多場演出的大型音樂節比較,該音樂節每天有音樂家專場演出,更貼近一種“城市藝術生活體驗”。藝術節的音樂總監穆謙表示,北京目前很少能看到容納多種形式音樂的音樂節,他選擇的表演陣容都能呈現傳統與先鋒、古典和當代之間的聯系。
其中,80歲的傳奇流浪藝人、印度苦行修道者寶烏爾(Purna Das Baul),將帶來古老的印度游吟詩人傳統。這位老人是鮑勃·迪倫的偶像,迪倫甚至將他倆的合影放上了專輯“John Westley Harding”封面。
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倒臺后第一批從金邊藝術學校畢業的蘇比玲帶來她的藝術團、匈牙利擅長即興器樂演奏與演唱的Parno Graszt樂隊。中國表演者方面,除了有岫巖的皮影戲做藝術節開場戲,還有從歐洲各大音樂節巡演歸來的“大忘杠”樂隊等。臺灣“心心南管”樂團注重將源于唐代的“南音”與跨領域當代藝術做結合,樂團曾在包括皮娜·鮑什國際舞蹈節在內的世界各地藝術節做巡演。
十年后重組的民謠樂團先驅“野孩子”樂隊,多年前在農村收集了許多民間音樂,這次將與圖瓦大腕Yat-Kha合作,Yat-Kha擅長將呼麥與搖滾結合。“野孩子”主唱張佺表示,他們五六年前聽過圖瓦一首民歌后就給填了詞唱,這次合作期待一同創造亞洲民間音樂。
此外,剛在上海做了中國首演的ECM簽約藝術家、德國器樂多面手史蒂凡·米庫斯也將加盟后山藝術節,用他改造過的巴伐利亞箏、拇指鋼琴等“冷兵器”呈現他自譜的曲子。
不同國籍參演陣容間的臨時合作是此次藝術節的一大特色:除了“野孩子”以外,美國先鋒電子音樂家Carl Stone常使用泰國、越南等地的田野錄音,這次他將和中國的古琴演奏家巫娜聯手。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