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視劇創作生產與民營影視公司的文化責任專題研討會發言摘登
全產業打造主旋律電視劇 良劇驅趕劣劇提升競爭力
——主旋律電視劇創作生產與民營影視公司的文化責任專題研討會發言摘登
8月20日,由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視協和湖北省文聯主辦的主旋律電視劇生產與民營影視公司的文化責任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夏潮出席并講話。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陳建文主持會議。會上,曾慶瑞、王一川、張德祥等專家肯定了民營影視公司在主旋律電視劇生產、承擔文化責任上所作的貢獻。其中,御景江山影視文化公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討會本著“解剖一只麻雀”的精神,以御景江山影視公司為個案進行了探討研究。
——編 者
堅守文化理想 勇擔文化責任
釋放主旋律電視劇正能量
夏 潮(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長期以來,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生產和傳播,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也是電視劇藝術領域的重頭戲。但是,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生產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不僅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投資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這類題材的社會功能和敘事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主管部門、專家學者、播出平臺和觀眾對主旋律電視劇的認識也出現了很大差異。據相關部門統計,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國有制片機構相對應,民營影視機構已經成為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生產的主力軍。民營影視機構的價值取向、藝術追求和市場行為將更加直接影響今后我國電視劇藝術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新的形勢下,重新認識主旋律電視劇的價值和功能,探討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生產方向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下面,結合今天的研討會主題,談幾點認識,與大家交流。
一、為“主旋律”正名,釋放主旋律電視劇的正能量
目前社會上特別是電視收購群體中,對主旋律電視劇存在偏見,導致目前一些主旋律電視劇在創作特別是收購播出環節出現了較大偏離。所以,很有必要對主旋律的概念給予更加清晰和明確的界定,破除大家對主旋律的誤解。
“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是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堅持的一條重要文藝方針。人們對“提倡多樣化”的認同度較高,但對“主旋律”的理解卻不盡一致,導致人們對主旋律產生偏見和誤解,甚至一個時期、在一些場合“主旋律”成了一個負面詞匯,著實讓人擔心和憂慮。記得劉云山同志曾在2009年中國作協文學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地指出:“把主旋律作為一種題材、等同于紅色歷史、革命戰爭、英雄人物,其實是一種誤解。主旋律代表著一種精神,反映著一種價值取向,有了這種精神、這種價值取向,不論什么題材都可以體現主旋律、反映主旋律、成為主旋律的鮮明樂章。”可見,凡是能反映社會文明進步、時代發展前進的文藝作品和文藝思想,都屬于主旋律的范疇,都是值得褒揚的。說到底,主旋律就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正能量問題。這就應該是電視劇創作生產主體追求的方向,不管是國營還是民營。像御景江山公司長期以來堅持主旋律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廣的,他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做到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我想,一旦大家形成共識,破除對主旋律的誤解,主旋律電視劇必將成為各大創作生產主體和播出主體追捧的對象,我國的電視劇行業也會釋放出更多的正能量,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二、堅守文化理想,做好做強主旋律電視劇
從去年以來電視劇發展的總體態勢看,電視劇的創作播出進入追求品質、以質取勝階段,產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管理進入科學化管理階段,創作播出了一批弘揚主流價值和具有較高文化品質的電視劇作品。但是,當前電視劇創作播出出現的內容低俗和過度娛樂傾向,出現的價值觀念混亂、思想內涵膚淺、制作粗制濫造等問題還是時有出現,片面追求收視率、“一切向錢看”等現象還大量存在,需要引起高度警醒和足夠重視。如果我們把作為市場主流的主旋律電視劇做好了,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較好地解決。
我認為,一部優秀的主旋律電視劇至少具有以下三種品質:
一是在思想上積極健康。電視劇作為精神文化產品,既有顯著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有強烈的商業屬性,但是必須明確,其首要價值應該體現在精神價值或者說文化價值上,而不是以收視率為主要衡量標準的經濟價值上。如果一部電視劇在思想上不健康、在價值觀上混亂,其收視率越高,危害就越大。
二是在藝術上追求卓越。藝術的本質是精神性的,藝術的根本任務是反映和引領人的精神世界。電視劇作為一種與現代傳播高度融合的藝術形式,創作生產和傳播者需要直接面對觀眾的“遙控器”,那就要求我們必須“接地氣”,諳熟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對歷史世界和現實世界都有科學的把握,又要通過精彩的故事、鮮活的人物、藝術的表現,充分呈現和反映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追求,既能把一個個凡人瑣事、一段段家長里短,演繹成或纏綿悱惻或催人奮進,也能對歷史文化心存敬意、深刻理解和準確掌握,讓歷史在我們的鏡頭下傳達出史詩般厚重的藝術品格。
三是在制作上精益求精。電視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必須面對市場,遵循市場的規律。有的時候電視劇從一個藝術品被降格成為了工業產品,成為了流水線產品,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社會資金涌入影視行業,大量非專業人士進入影視制作行業,投資人對電視劇創作生產規律不了解,把個人好惡和意志加入作品中,導致色情、暴力、戲說等元素泛濫,制作上粗制濫造,失去了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根本價值,被市場所拋棄。我們的主旋律電視劇必須堅持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經得起觀眾的挑剔和評點,并且敢于面對世界其他國家電視劇市場的挑戰和揀選。
三、各方共同努力,確保主旋律電視劇的主導地位
在目前我國的管理體制和市場環境下,守住輿論宣傳的主陣地,傳播主流價值,弘揚優秀文化,引領良好道德風尚,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各方的共同責任,事關民族國家的未來。
一是政府部門的監管。近日,有關政府部門召集電視臺相關負責人開會,就治理電視劇市場亂象,內容涉及電視劇播出量及播出時間、古裝劇比例、涉案劇定義、收視率統計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比較詳細的意見。尤其整頓收視率評價體系,這是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會議提出的“22條規定”中強調,要強勢調整索福瑞數據,要求樣本戶對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公開,由政府調控并適度調整結構。其次,改善電視劇評價體系,將從思想、創新、藝術、美譽度、專業度等層面進行綜合把控,收視率所占比重不超過40%。“22條規定”中還將對電視劇播出總量、范圍、題材、時機、時段等做出限定,并鼓勵現實題材,要求其黃金時段比例需要達到50%以上,要為農村、青少、少數民族等公益題材電視劇開辟出優質平臺、播出時段和市場空間,積極引導、有效帶動公益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生產,等等,這些調控政策都是非常積極的信號,無疑給主旋律電視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陣地保證。
二是播出平臺的把關。包括電視臺、網絡平臺在內的傳播平臺是整個電視劇產業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是電視劇創作生產的旗幟和風向標,對電視劇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實現具有決定性意義。落實政府的調控政策,播出機構必須加強對購播人員的培訓,在選劇、購劇環節建立文化品質優先的電視劇綜合評價體系。我國視聽行業開啟移動視聽全新時代,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日漸成為電視劇傳播的主渠道。要捍衛主旋律電視劇的主導地位,這些新興領域也需要高度重視、有效引導和管理。
三是制作機構的文化責任。目前我們的電視劇制作主體已經多樣化,民營影視機構已經成為了主力軍。希望民營影視公司抓住大好時機,感恩歷史、感恩時代和人民,緊緊圍繞“提升品質”的主題,注重題材開拓和主題挖掘,致力于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的創新,爭取主旋律電視劇在思想深度、藝術水準、制作水平等多方面取得全面提升,成為電視劇市場的主流和主導。
四是行業組織的引導。文聯、電視藝術家協會這樣的帶有行業組織性質的單位,應該利用文藝評論、理論研討、評獎辦節等手段,在文藝評價體系的構建方面,增強引導意識,大力弘揚主流核心價值觀,把主旋律的要求滲透到文藝創作、評論和活動的各個環節,讓主旋律成為文藝發展的主潮。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