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評彈名家的藝術人生
評彈發源于文化古城蘇州,得其人文精華的滋養,經歷幾代藝人的耕耘,在清代中葉,藝術即趨于成熟,書目累增,人才輩出,形成了獨創的美學和表演體系,流傳于長江三角洲各城鎮鄉村。上海開埠之后,進入這一新興都市,隨著其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受“海納百川、改革創新”的文化精神的熏陶,融匯進其都市文化。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名家薈萃,書目繁茂,流派紛呈,藝術登臨了高峰期。
新中國成立以后,有了黨的領導,創辦了國家經營的評彈團,天時地利人和相際會,評彈迎來了藝術繁榮的鼎盛時期,上海成為了其藝術發展的中心。當代杰出的藝術家云集上海,是這門家底深厚、豐贍精熟的藝術造就了諸多名家楚翹。同時,也是眾多才華橫溢、勇于創造而又勤奮敬業的藝術精英推動了其藝術的發展提高。人才出書目、人才創藝術,人才的作用是大的。
在燦若群星的藝術精英們成長發展的道路中,體現著評彈藝術整體的發展史??墒菍@些對藝術作出終身成就和重大貢獻的藝術家卻還沒有詳盡全面地立傳,以記述其經歷和功績。199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曾編過一本《評彈藝術家評傳》,為十余位當代評彈家記述其傳略,既敘述其生平經歷,又評介其藝術成就,每篇約一萬余字,受到讀者歡迎。但為篇幅所囿,尚欠詳盡,且僅出了五百本,影響有限。這次,上海評彈團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計劃編寫一套近現代評彈藝術家的傳記,應該說,這對弘揚評彈藝術,為后起人才傳承發展評彈藝術樹立楷模,為廣大評彈愛好者欣賞藝術提供資料,都是很必要的。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評彈隨著時代發展,進入了藝術革新發展,推陳出新,生面別開的又一個創業期。這些評彈藝術名家正是參與了其藝術的開拓、實踐的功臣。也是這些集結于國家評彈團的藝術名家形成了發展提高評彈藝術的主力。他們的出身不同,性格各異,學藝的經歷也各殊。他們的特點鮮明的強烈的個性,使他們的藝術形成了卓犖不群的風格流派。但是由于所處的時代相同,事業相同,尤其在新中國成立后,接受了黨的教育,處身于宗旨、目標一致的評彈團群體之后,使其人生和藝術道路,具有了顯著的共性。從其共性,我們可以領悟到新中國評彈藝術從賣藝江湖的民間藝術升華為雅俗共賞的高雅藝術的發展軌跡。從其共性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些藝術人才在學藝之初,都曾經歷過勤奮刻苦,艱辛崎嶇的學藝道路,在劇烈的競爭和堅毅的努力下,才攀登上藝術的高地,進入名家的行列。也正是在他們進入了由黨直接領導的團隊群體之后,認識了人生的價值和藝術的真諦。他們不僅提高了文化學養,更建立了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他們的晚年,經歷了“文革”劫難的沖擊,不顧衰病的困擾,他們依然執著于自己的藝術追求,堅守著人生價值的體現?;驗樗囆g經驗的記錄整理,或為傳統書目的傳承,或為編演新的傳世精品,或為藝術的發展乃至樂器的改革,孜孜不懈地寫作、錄音、鉆研、教學授業。更有的身罹癌癥,在與疾病頑強抗爭的同時,仍時刻以藝術為念。應該說,是藝術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也是高尚的藝術境界,提升了他們的人生境界。而其高尚的藝術境界和人生境界成為了這些藝術精英們的卓然的共性。
因此,為新中國的評彈名家立傳,記述他們的人生和藝術道路,是很有意義的。我們希望傳記作者們在記述他們作為人民藝術家的不平凡的人生和藝術的歷程的同時,能表現他們的藝德藝品、藝術追求、藝術理想和藝術經驗。當然,也記述下他們在新中國的評彈事業中所作的卓然建樹和成果。
(編輯:蘇銳)
· | 黃永玉“戲論”藝術人生 |
· | 走進著名舞蹈家崔美善的藝術人生 |
· | 蕭勁光大將的藝術人生:用洞簫為官兵消除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