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三代人的兔兒爺情緣

      時間:2013年08月16日來源:北京晨報作者:荀覓

        三代人的兔兒爺情緣 

        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彩塑“兔兒爺” 

        再過一個月就是中秋佳節了,每當這個時候,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都是必不可少的過節元素,當然也別忘了“兔兒爺”。它嚴肅的樣子,威武的行頭,加上兩只長長的耳朵,不僅形象生動,還有著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彩塑制作的傳承人——雙彥和他的父親、兒子,三代人一直在為兔兒爺的創新和傳承做著努力。

       

          學校停課 7歲學藝

        雙彥出生在一個泥彩塑世家,1966年,7歲的他便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泥彩塑。“文革”期間,由于學校停課,雙彥只得回家,但家人沒有讓他閑待著,而是由父親教授給他泥彩塑的技藝。雙彥告訴記者,兔兒爺和臉譜都屬于泥彩塑,而最初練習時,是從臉譜開始的,“臉譜需要比較過硬的基本功,所以最開始都是先從這個開始練起,練好了再慢慢學習其他工藝。”

        雖然學習泥彩塑比較早,但長大后的雙彥并沒有立刻從事這個行業,而是在上世紀80年代選擇了去深圳發展,“當時趕上改革開放,我就跑到深圳去闖蕩。那會兒在深圳其實發展得挺不錯的,但是想到家里幾輩人都從事的泥彩塑技藝,心里又矛盾了起來。我爸爸一直都在從事著泥彩塑這門藝術。所以如果我不干泥彩塑了,這門手藝就要從此失傳了。面對這樣兩難的選擇,我猶豫了很長時間,直到我看到父親的眼神,那是一種渴望后繼有人的神情,看得出他對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而且我從小學習泥彩塑,父親也覺得我確實是干這個的料,所以我一下就下定了決心。”就這樣,雙彥放棄了在深圳的發展機會,回到北京,開始同父親一起從事泥彩塑的制作和研發。

          傳統玩具 美好祝愿

        兔兒爺是北京的傳統玩具,老舍就在《四世同堂》中寫道: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

        說到兔兒爺,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病。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

        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工人衣服的。每到農歷八月十五,家家都要供奉它,給它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它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它為“兔兒爺”。

        清朝時,上至北京東安市場的高級貨店,下至各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街攤都會有擺賣的兔兒爺。那時的兔兒爺,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頭頂上那對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巴露出兔子模樣外,“兔兒爺”的身體、臉形、姿態都是人的樣子。上世紀50年代,兔兒爺也很常見,過中秋節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擺攤賣兔兒爺的人。當時家家戶戶過中秋節請兔兒爺是一個傳統,就如同過年放炮一樣。請回的兔兒爺要擺在顯眼的桌上,求兔兒爺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1米兔兒爺 打破傳統

        雙彥稱,從前的泥彩塑做工其實非常粗糙,看著并不精細,而父親則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讓兔兒爺等泥彩塑在做工上更為精細,表情更加生動。從事泥彩塑之后,雙彥也加入了創新泥彩塑的隊伍中,同父親一起研究如何完善這項傳統工藝。

        1986年起,雙彥同父親一起開始研究臉譜的樣式,通過不斷的創新,如今的臉譜樣式已經與此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樣兔兒爺在制作中也有了新的方法。“從前制作兔兒爺用的都是純泥,而現在我們制作時摻入了紙漿的成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整體作品的重量降低了,二是有紙漿讓整個原材料更有韌性。”

        2012年在國家博物館的非遺展覽上,一個1米多高的兔兒爺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這就是雙彥和父親一起制作的兔兒爺。這個看似只是放大的兔兒爺,卻存在著很大的制作難題。“兔兒爺都是用泥捏的,把泥壓進胎里容易,但是把整個兔兒爺豎起來就難了。泥本身存在重量,立起來的兔兒爺很難保證不會變形。”雙彥告訴記者,制作一款兔兒爺需要先制泥,然后用泥塑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之后再將這個樣子制成石膏的胎,接著將泥搟成一個平面,壓制在胎中,壓好正面和背面后,將胎的前后合在一起,晾干、拋光后就可以燒制了,最后成型的兔兒爺就可以進行彩繪的工藝了。因此,不論大小,兔兒爺都是空心的,這樣可以保證重量的同時又不會太重。最終,經過反復實驗,1米多高的兔兒爺終于達到了制作標準。

          學習技藝 興趣為先

        2010年,雙彥收了7個學生,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兒子雙鑫,“當時我開了三期培訓課,第一期教授泥的制作,第二期是設計與繪畫,第三期時就要求學生們可以簡單獨立完成一件作品了。”談到收學生的要求,他表示“只要喜歡就好”,“掌握泥彩塑技藝不是三兩年就能學好的,所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不能學到真本事,它要求從藝人要有毅力,可能一天只做兩個小時,但必須天天堅持。而且制作過程中,也是非常枯燥、寂寞的,所以學習這門手藝還得能耐得住寂寞。”

        雙彥告訴記者,民俗技藝需要積累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而泥彩塑是需要民俗知識和手上功夫相結合的,在創作時腦子里需要有一個概念,什么樣的款式代表什么含義,色彩如何搭配、圖案如何協調,“做泥彩塑其實沒有格式化的東西,它是非常隨意的,但這種隨意又包含著很多民俗的知識,是很多民俗圖案之間相互搭配的結果。”對于如今的傳承人,雙彥也表示如果年齡越小自然是對傳承越有利,而他也將更加注重知識的普及與人才的發掘。

        如今,他的兒子也正在面臨著傳承傳統技藝還是選擇新的事業的兩難抉擇,他表示不會干涉孩子的選擇,“只要他不丟下這門手藝就可以了。而且,畢竟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學會這門手藝,能有更多人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編輯:單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电影|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2024最新热播日韩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日韩A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